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摩天大楼》:一部悬疑剧的“女性主义宣言”

发稿时间:2020-08-31 08:47:00 作者:杨鑫宇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名悬疑爱好者。凡是与案件、推理、谜题、凶杀有关的作品,不论是小说、动画还是电影、电视剧,我基本上都是照单全收。其中千回百折的剧情,总是让我大呼过瘾,环环相扣的诡计,更是令人血脉喷张。

  有些时候,即便一部悬疑作品在文学性、艺术性、技术完整性上存在不小的漏洞,只要核心谜题逻辑过硬,便能在我心里轻取高分。因此,当我满怀期待地打开一部名为《摩天大楼》的悬疑新作时,我一点也没有想到,这部作品最打动我的地方,竟然与“悬疑”二字毫不相干。

  作为一部网剧,《摩天大楼》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基于不向读者“剧透”的考虑,可以简单总结为“命案背后各有故事的人”。全剧的叙事核心,是一名成长于单亲家庭,曾经遭遇家暴、性侵、违规学校等各种社会伤害,最终却不幸死于非命的年轻女性;扮演侦探角色的线索人物,则是一名初入职场、满怀正义理想的女性警察。

  尽管在同类作品中,这样的安排并非绝无仅有,但我还是从这种无论如何都不算主流的角色配置中,捕捉到了创作者“用女性视角讲故事”的用心。

  剧本的发展很快证实了我的预想——在案件的包裹下,一个个与女性生存处境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接连被抛出。家庭暴力、职场不公、PUA等不少议题,都被创作者深度整合进了叙事结构与人物弧光之中。剧中既有许多直接由角色说出的“性别平等金句”,也有不少发人深省的情节设计。

  整部剧看下来,几乎每个让我拍案叫绝的亮点,都与这种女性主义视角及其思想性密切相关。坦白地说:作为“悬疑控”,我并没有对剧中的悬疑设计留下多少印象。但是,创作者对现实题材的关切、对社会不公的反思、对弱势群体的共情,却让电视机前的我深受感动。

  不过,也有人和我看法不同。打开豆瓣的评论区,不少评论者都对剧中的思想表达形式提出了反对意见。纵观这些声音,可以归纳出两条主要意见:其一,是认为剧中部分相关表达过于生硬,与情节发展不搭;其二,则是认为这些表达“目的性过强”,削弱了故事的复杂性,从而压缩了观众对作品的解读空间。

  常看影评剧评的人,对这样的批评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这样的批评并非针对《摩天大楼》而来——事实上,所有试图大力传递某种价值观的作品,都很难逃过来自这两个角度的审视。对影视作品而言,创作者心中“文(影)以载道”的冲动,和观众对价值观说教的厌烦,几乎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一方面,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认为,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没有价值观,但另一方面,如果一部影视作品“价值观浓度”过高,以至于忽略了对情节、人物和场景的打磨,难免沦为创作者的“自说自话”,而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可。

  《摩天大楼》究竟是哪种作品?其中关于女性主义的讨论是适度还是过量?对于这些问题,我个人的经验并不足以判断。但是,不论这部作品的思想表达是上乘还是下乘,我们都应承认:在同类作品中,这样的思想表达几乎已经成了一种“稀缺品”。

  近年来,我们熟悉的影视作品,尤其是电视作品,几乎越来越向纯粹的娱乐性方向倾斜。一时间,专门抓取公众爱看的元素,再将其熔于一炉的“大数据创作法”在业内甚嚣尘上。完全冲着“搔观众痒处”去的“爽剧”“甜宠剧”更是成了“吸金之王”。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愿意逆势而行,把一部有明星参演、制作成本不菲的剧作,打造一部成直面社会问题的“女性宣言”,不论成品是否足够理想,其精神都值得嘉许。

  平日里,我常常关注与这些议题有关的社会新闻,也阅读过不少女性主义的学术专著,如果只看相关讨论的质量与深度,一部电视剧自然难以与此比肩。但是,和新闻或专著不同,娱乐性既是电视剧的立足之本,也是电视剧吸引千万观众共赏的关键要素。

  从这个角度上看,一部电视剧能够冒着牺牲娱乐性的风险,引入这些相对严肃、甚至可能冒犯部分观众的话题,无疑需要一点理想主义的情怀和勇气。而且,主创团队能够在加入严肃的同时,保持剧作本身的结构不受影响,甚至让严肃讨论成为剧情的“加分项”,也需要有足够深厚的“功力”。

  一方面,我希望在未来看到更多富有思考和勇气的作品在市场上出现,扭转不断向着“浅”的方向狂奔的业界趋势。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广大创作者能够不断打磨创作技巧,想办法让进步的价值观更自然地与剧情结合起来,从而让这类作品不至于产生过强的说教意味,或是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陷阱。

责任编辑:朱浩天 见习编辑:何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