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舆论监督也是做好政府工作的重要动力

发稿时间:2020-07-23 09:07:00 作者:梁修明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舆论在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7月22日上午,李干杰在当选山东省省长的第二天,就召开记者见面会,公开回应山东近期负面舆情。他坦言:“大事瞒不住、小事不用瞒;大事躲不开、小事不用躲。我们干任何工作,都不能回避矛盾,把问题摆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新闻媒体是连接政府和群众的桥梁纽带,正面宣传,舆论监督,都是做好政府工作的重要动力。”

  李干杰的这番言论,对于如何正确对待舆情、如何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舆情是反映在一定社会空间内社情民意的集合,是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织呈现的载体。舆论蕴涵传播力,产生影响力,激发推动力,在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无论是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还是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无论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还是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党员领导干部重不重视、愿不愿意、善不善于运用新闻媒体开展新闻舆论工作,是衡量其是否政治成熟、能否担当重任的重要指标。对此,邓小平同志早就告诫:“不懂得用笔杆子,这个领导本身就是很有缺陷的。”

  当前,新闻舆论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进入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然而,在基层具体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不善于跟媒体打交道、做朋友,不懂得运用媒体了解社情民意,推动实际工作开展;有的没有深刻认识到全媒体格局下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任凭舆情鼎沸,甚至谣言扩散、矛盾激化时仍在 “躲猫猫”“打太极”;有的把新闻报道当成花瓶,认为它虚头巴脑,中看不中用,片面将新闻报道等同于出风头,多说无益,少说为妙,谨小慎微;有的地方主要领导不在状态,“只挂帅不出征”,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畏手畏脚、碌碌无为,确属“无话可说”;有的面对社会上事关立场原则问题的错误观点,“爱惜羽毛”,做“鸵鸟先生”,当“开明绅士”,关键时刻不敢“亮剑”。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必须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舆情变革日趋深刻。一方面,全媒体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呈现出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的特征。另一方面,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异常繁重。

  加强信息公开。新闻媒体是开展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源。从这个意义而言,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关乎基层改革发展稳定,关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守正创新做好基层新闻舆论工作,客观上要求领导干部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在引领中举旗帜、在服务中聚民心,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尊重媒体采访权和公众知情权,善于运用新闻舆论凝心聚力、成风化人、传播真理、动员群众、回应关切、疏导情绪、推介经验、指导工作。这不仅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媒介素养,也是必备的工作本领。

  强化理论武装。科学理论标定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没有思想理论上的清醒就没有政治立场上的坚定。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真正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见真章,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增强斗争精神。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继承发扬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练就见微知著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斗争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实效性。

  提升本领能力。新闻舆论工作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新形势下,要牢固树立“阵地不能丢”的忧患意识,深刻涵养“能力升级”的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兴利除弊”的媒介素养,进一步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促进实际工作、推动改革发展。(作者:梁修明 系深圳市宝安日报社宝安新闻中心常务副主任)

责任编辑:朱浩天 见习编辑:张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