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少让群众跑冤枉路 奇葩证明何妨温柔一怼

发稿时间:2020-06-02 22:30:00 作者:任冠青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今后,请贵校勿让群众多跑冤枉路!”

  近日,温州苍南警方的温柔一怼,道出了不少奔波办事者的心声。原来,明明户口簿就能证明的内容,湖南一所大学却几番要求学生到原籍地苍南开具证明。学生的母亲说自己专程从湖南赶回,来回路费就要2000多元,“没证明的话学校又不肯”。

  为此,当地民警特地附赠了一份“温馨提示”,提醒校方别再要求出具奇葩证明,并写下了上面那句掷地有声的“奉劝”。在全国全面清理各类奇葩证明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不想变、不愿变的问题,既是放管服改革的痛点,也是群众办事的难点。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的通知》,强调要从根本上铲除“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滋生的土壤。这一政策的目的,就是力图使群众少跑腿、多办事,降低不必要的行政性成本。

  此后,不少地方推出创新举措,比如,打通层层叠叠的信息壁垒和地域藩篱,通过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性证明,利用“互联网+政务”,减少面对面审批流程等。这些尝试提升了行政效率,优化了群众的办事体验。

  可是,一些地方在锐意创新,另一些地方则无动于衷,延续着滞后和僵化的“过时”要求。正如苍南警方所援引的内容,公安部等12部门早在2016年就出台了相关意见,明确无需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的9类事项。

  如果说其他要求尚需平稳过渡,需要较长时间的系统搭建和平台共享才能完成,那么这一规定在本质上是一种减负,无需技术投入即可落实。可是,4年过去了,涉事高校竟然还会沿袭给人添麻烦的老规矩,其反应速度简直堪比《疯狂动物园》里的办事员树獭。可见,这背后不是“不能为”的问题,而是“不想为”的痼疾。

  面对这些形式主义和懒政行为,警方出面霸气回怼毕竟只是少数现象。更多情况下,民众只能为相关部门的不作为埋单,承受着有关工作人员的推诿塞责。

  对于这种权责关系的错位,还要通过更明晰的制度安排加以校正。比如,目前许多规定都是“无需”“尽可能”等较为软性的要求,这在赋予职能部门灵活性的同时,有时也成为疏于改变的借口。因此,在清理证明事项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明确惩罚办法和激励机制,对于不同类别的清理工作加以时间限制,让好政策尽快落地,而不是无限拖延下去。

  与此同时,清理奇葩证明的核心目的是让人们办好事,因此民众的相关权利应该得到法律保障,他们的办事体验也应纳入相关考核体系之中。一旦办事人员提出了不合理的证明要求,人们第一反应不应是被迫辗转于各个部门之间,而是能够通过畅通的投诉渠道声明自己的权利,从而倒逼相关部门积极履责。

  当然,在未来智慧型政府的搭建下,尽量通过在线服务轻松办理,对于各类改革要求及时更新升级,也能减少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麻烦与滞后。

  面对奇葩证明,警方的温柔一怼,既是对学生权利的重申,也是对相关高校的督促。而要真正唤醒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还是要靠明确的奖惩与投诉机制。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