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社区不让回、企业不敢用?“湖北籍”惹谁了

发稿时间:2020-03-06 19:15:07 作者:任冠青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这些天,以“42”开头的身份证号,让不少湖北籍人员百感交集。在各地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大背景下,他们却因自己的籍贯受到特殊的对待。据人民网报道,一些疫情期间不曾回过湖北的湖北籍人员,正面临着社区不让回、企业不敢用的窘境。有些人即使提供了居住证明、健康证明、复工证明、手机漫游记录等个人记录,也无法顺利返程复工。

  疫情期间,各地严格防控、提高警惕是必要的,可是对湖北籍人员采取“一律劝返”的方式,不仅无助于防控大局,还会因措施扩大化而导致“误伤”。这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人口流动日益普遍。许多人虽然籍贯在湖北,但早已在其他城市扎根久居。即使在春节期间,湖北籍人员不回老家过年的情况也不在少数。一些人看到身份证号以“42”打头就一概拒之,暴露了他们对常识的无知。

  其实,在近期全面的防疫宣传下,大多数人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都会尽量避免出行。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出行有特殊的必要。比如,据人民网报道,有湖北籍孕妇在2017年后一直定居西安,自去年十月后并未回湖北。她于1月13日赴港后打算回西安时,街道办却说“持湖北身份证的人不能回去”。独自滞留深圳的她左右为难,因为自己需要回医院做胎儿的唐氏筛查等常规检测。

  同样地,对于不少湖北籍人员来说,企业因其籍贯就拒绝返工、招聘等,会使他们面临巨大的经济负担,让家庭运转难以为继。而对于未回湖北的湖北籍人员,如果不加区分地拒绝,使其在家中的老人和小孩无人照顾,就实在是有些过犹不及了。对于这些真实存在的需求,相关部门和社区应当予以体谅,采取更加精细的措施加以应对,而不是简单“一禁了之”。

  随着防疫工作的深入和复工复产的推进,各个地区的措施也需愈加精细化、科学化和动态化,不能再仰赖“一刀切”的政策路径。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就表示,依法防控疫情需要主体适格、手段合法、措施适度。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不得超出必要限度。对于湖北籍人员一概劝返,显然超出了防控的必要限度。

  目前,通过行程记录证明、大数据监测等措施,了解返程人员的活动轨迹已非难事。每个人在疫情期间有无去过湖北,通过行程记录一目了然,比通过籍贯辨别更为精准。对于返回社区的人员,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分类、纳入网格化日常管理,通过动态沟通机制协助其完成居家隔离、集中隔离等。与这些方法相比,视“湖北籍”为猛虎的措施就显得太过简单粗暴了。

  一律劝返的方式也容易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产生新的“次生灾害”。疫情已经给人们(尤其是湖北籍人员)的生活带来不确定性,相关部门应当避免互相推诿、一概拒绝的倾向,为人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创造条件。

  事实上,同样是针对湖北籍的人员,不少地方和企业也传达出了关怀和善意,缓解了人们的焦虑。比如,温州市为湖北籍员工专设了2亿元的企业留岗留薪补助,减少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此外,针对滞留在外地的湖北籍人员,倡导房租减免、租期延期,提倡远程工作和延期还贷等方式,也是正视他们正常需求的良善政策。

  疫情之下,每一个人的困难都值得被关怀,每一个人的需求都应被关照。因此,不能因身份证上的“湖北籍”就将人们拒之门外。妥善安排、从容应对,我们还有更多具有温度的选择。

责任编辑:工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