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鼓浪屿导游威胁游客,不只源自素质的缺失

发稿时间:2019-11-26 23:33:00 作者:黄帅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11月26日,据“央视网”微信公号消息,日前曝光的一段鼓浪屿导游威胁游客的视频,激起了网民的众怒。在视频中,一名带着遮阳帽的疑似导游的女子站在人群中质问一男性游客:“到了鼓浪屿还这么嚣张?在岛上信不信让你走不出去!”这名女子极为张狂的发言,让听者不免心有戚戚,而这也引发了网友们对事件背景的追问。

  事件曝光后,厦门鼓浪屿文化旅游发展中心官方微博@天风海涛鼓浪屿发布情况通报称:“(导游与游客)双方因在厦门某商店购物时引发纠纷,在鼓浪屿游览时再次发生争执,其中一名导游用言语威胁游客。”导游的行为已经违反了《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现已被列入“鼓浪屿综合惩戒主体名单”,取消其带团上岛资格。

  查阅资料可知,通报提到的《条例》发布于2018年,旨在加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条例》不只严禁各种破坏岛上建筑、文物的行为,也对一系列不文明旅游行为作出了约束。显然,导游应该是景区形象的维护者,如果反倒成了损害景区形象的人,必然要受到景区的惩罚。

  值得注意的是,视频发布者称:“交了导游费,不消费买东西就是这样的态度。”这说明,导游与游客的争执焦点正是购物问题。有关旅游中的购物问题,相关法规早有明确规定。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不得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不得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如果有导游违背相关规定,游客可以直接向旅游部门投诉。

  但是,一直以来,“购物环节”都是很多旅行团常用的赚钱手法,导游从中拿提成、吃回扣,似乎是个公开的秘密。面对这些“潜规则”,一些游客出于无奈,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购物环节”不严重影响自己的行程,也就不愿追究其中的问题。但是,一旦有游客“较真”,便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纠纷。

  其实,类似的事件一直偶有发生。2018年2月,在一辆前往云南丽江的旅游车上,就有游客因未购物,被导游训斥“你们什么都不买,那我给你一桌子饭,你站在旁边看一下,你饱吗”。三个月前,同样是在云南,竟有女导游因为游客没有买翡翠,骂游客“你给我的感觉就是在这里骗吃骗喝的”。导游骂游客,固然有个人素质低下的原因,但类似案例往往都与“购物环节”有关,可见这种现象与“购物团”本身的属性密切相关。

  这个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导游收入与“购物环节”扯不清的关系上。如果导游的收入与游客购物无关,想必很少有人会刻意辱骂游客。要根除这些丑陋的现象,还需要从根本上斩断导游通过“旅游环节”吃回扣的可能性,从增加导游实际收入上下功夫,而不是让他们从其他地方谋取利益。关于旅游过程中的购物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真实、自愿的原则。导游可以推荐游客去购物,但是否消费、如何消费,应当全凭游客个人喜好,外界不能强制。而且,导游对购物点商品的介绍,也应该是真实、客观的,不能为了一己之利,对游客大加忽悠。

  从长远来看,旅游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口碑效应,游客买不买账,与景区导游的服务质量密切相关。导游与旅行社弃口碑于不顾,而去追逐一点蝇头小利,终究是一笔划不来的买卖。

责任编辑:工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