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要让教授上课,也要抓住学生的心

发稿时间:2019-09-25 08:38:00 作者:杨三喜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日前,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出席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和亚洲学院成立仪式时透露,为了让中国的高等教育追上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必须让大学的“金专、金课、金师”随处可见,让“水专、水课、水师”无处安身。吴岩透露,“最近还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发布,在学校连续3年不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和副教授,会被清理出教师系列。同时,我们要让学生毕业和课程难起来,不能是一进了学校就进了安全箱,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毕不了业。”

  一流的专业,要有一流的课程,一流的课程,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无疑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举。这些年来,教育部出台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都在不断强调“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重要性。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高等学校要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课程的,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2012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让最优秀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

  这些意见充分说明,在制度层面上,教授、副教授应该给本科生上课,是一件毫无疑义的事。不过,现实中的确存在部分教授以各种方式逃避给本科生上课的情况。因此,明确将连续3年不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和副教授清理出教师系列,无疑更具力度,更能保证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上课落到实处。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味着校方必须要处理好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虽然当前从教育行政部门到高校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要打造“金科”、淘汰“水课”,要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但是在高校的教师评价体系中,仍然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虽然部分高校的改革已经走在了前头,课上得好也可以评教授。但是,对于此类现象,公众还是把它当作新闻来看,说明这种情况依然不是常态。如果不能在人才评价体系上进行真正的改革,让用心投入教学的教师也能够获得应有的认可,那么就无法引导教师真正投入教学工作。即使教师人在课堂,心也不会在学生身上。

  与此同时,要有效提高大学课堂的质量,也需要改善对学生的管理。而在这一过程中,校方也要处理好加强管理与科学管理的关系。改善管理绝不等于把学生“拴”在课堂上,而是要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与课程当中。不久之前有消息称,在未来,高校可能采用人脸识别技术签到,杜绝逃课现象,甚至监控学生的表情、神态,引发了巨大的社会争议。这种管理思路不仅侵犯学生的隐私,也走到了科学管理的反面,因此并不足取。

  教育从来不等于灌输,对于强调自主性、开放性学习的大学课堂而言更是如此。留住学生,要靠有魅力的课堂,要靠提高学生的课堂获得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不是严防死守和无处不在的监控。否则,留住学生的人,也留不住学生的心。

  对大学而言,只有处理好分别围绕教师与学生展开的这两对关系,同时管好教师和学生,才能真正改善课堂教学的质量,使本科课程具备更高的含金量。只有让教授与学生都能各安其位,才能为“金专、金课、金师”提供成长的土壤,使“水专、水课、水师”失去存在的可能。

责任编辑:王凤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