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留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意和美好

发稿时间:2019-06-29 17:05:00 作者:付 彪 来源: 中国青年网

  6月初,部分自媒体平台流传着一份“福利”,只要连续三天转发朋友圈,就能免票参观2019上海周浦花海首届萤火虫星空展。其中最大亮点是将在棚里放飞数万只活体萤火虫。在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和市绿化市容局对周浦花海约谈后,26日下午周浦花海负责人黄凯表示,原定6月29日开幕的首届萤火虫艺术节不办了,萤火虫放飞活动也确定取消。(6月28日《解放日报》)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虽小,但其身上蕴藏着诗意和美好。然而,这种诗意和美好如今已变得稀缺。一方面是工业污染、农药污染对栖息地的破坏,导致有“环境指标生物”之称的萤火虫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是大规模的捕捉,导致“我国萤火虫种群总体数量下降很快,个别种类濒临灭绝,已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况”。近年来,一些商家利用人们对欣赏萤火虫漫天飞舞的美好需求,对举办类似“萤火虫艺术节”的放飞活动大加追捧,殊不知“放飞即放死”。因为萤火虫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一场“艺术节”就是一场走向死亡的“浩劫”。

  事实上,对于与萤火虫相关的商业活动,坊间一直争议不断。2015年,有环保组织全国联名公开信《我不去萤火虫坟墓》,直指萤火虫展览三宗罪:引起种群灭绝、影响生态平衡、可能传播疫病。同年,武汉、上海等地多个萤火虫展因故叫停。此次“萤火虫艺术节”的取消,也是源于环保人士和舆论压力下“逼停”的,而不是执法部门叫停的。因为目前萤火虫并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野生保护动物,当地主管部门约谈萤火虫放飞活动负责人,主要是此萤火虫品种非上海“土著”萤火虫,属于外来物种,所以只能要求对活动进行论证和申报,经审批后方可组织。

  不能不说,“萤火虫保护目前无法可依”是一大遗憾。但是,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不能不正视萤火虫“艺术节”背后是“生态劫”。尽管主办方宣称放飞的数万萤火虫都是人工繁殖的,而非野外捕捉,但在相关专家看来,这么大数量的人工繁殖几无可能,而更大可能“是去山区低价收购,大量收购无疑严重影响当地生态”。据报道,在云南,考察人员曾发现20多个萤火虫的栖息地,但目前已经有数个栖息地不复存在;30年前,北京地区存在不下20种萤火虫,但长期观测表明,北京郊区目前仅发现一种萤火虫的踪迹。萤火虫对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它是环境是否良好的自然指标,萤火虫的不断消失,预示着人们居住的环境正不断恶化。

  人类和动物应是和谐共生的。关爱动物,就是关爱我们自己;保护萤火虫,就是保护诗意和美好。正如从事萤火虫研究的专家每每谈起萤火虫的生存现状,总是忧心忡忡:与大熊猫、金丝猴、中华鲟这样的“明星动物”相比,萤火虫不过是个无声无息的“邻家女孩”,但是如果萤火虫真正被迫从地球上消失的话,那全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不仅少了一个成员,也将会从此远离“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牛郎织女星”的诗意和美好。(付 彪)

责任编辑:乔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