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炙烤模式”开启,“高温关怀”须跟进

发稿时间:2019-05-24 16:09:00 作者:付 彪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日前,北方多地遭遇今年以来的首轮高温天气,多个城市最高气温刷新今年以来纪录,京津冀多地接连发布了高温预警。而据中央气象台预计,23日,北方高温天气仍将持续,局地最高温度或破40℃大关。(5月23日中国新闻网)

  受大陆暖脊影响,北方多地开启“炙烤模式”。但很多一线劳动者或因职责所系、或因生计所需,仍需头顶烈日、直面高温。根据医学常识,气温超过37 ℃,人长时间在户外劳动或处于酷热之中,极有可能中暑,严重时还会威胁生命。高温天气仍将持续,局地或破40℃,这不仅是对人体生理承受能力的挑战,也是对各地应对恶劣天气能力与管理水平的考验。高温“炙烤模式”开启,“高温关怀”须及时跟进。

  其一,政府部门要及时“烤”问民生关怀。高温预警就是民生号令。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督促有关行业、企业落实好防暑法规。《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即室外露天作业的劳动者在高温下劳动,其权益应得到保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高温津贴发到每个一线劳动者手里。另一方面,要深入一线、加强检查,让高温时段的劳动保护到位。比如完善防暑降温预案,合理安排工期,缩减工作时间,落实高温休假,避开高温作业,对不符合规定作业的及时纠正、严肃查处。

  其二,用人单位要及时送上人性化的关怀。对于高温下作业的劳动者,除了按照法规及时、足额发放高温津贴,更具强制性的基础权利就是,用人单位要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包括高温时候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但不得扣除或降低他们的薪酬待遇。同时,还要主动关心、呵护那些高温下作业的劳动者,竭力为他们创造舒适、凉爽的工作环境。是否将劳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是否为高温劳动者添置防暑降温设备等,其实也体现了企业文化,无形中激励了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爱岗敬业热情。

  其三,社会各界也应及时送上“爱的清凉”。往年“炙烤模式”开启后,一些地方出现了“爱心冰柜”“爱心小屋”等,环卫工人、快递小哥、交警等一线劳动者可以自助取用冷炊、西瓜等解暑饮品、食物;有的超市免费为环卫工人等提供避暑场所、饮用水。对每个普通市民来说,同样可以为一线劳动者献爱心。比如,遵守交通法规,不要乱闯红灯,遇到事故尽量心平气和地解决;尽量保持好环境卫生,不要随意乱扔垃圾等。多些感恩和换位思考,少给户外劳动者增加劳动强度与负担,也是一种“高温关怀”。

  高温无情人有情。诚然,“高温关怀”离不开健全的法治保障,但更需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设身处境地多给那些在高温下作业的一线劳动者“送清凉”“献爱心”,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关爱,从而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付 彪)

责任编辑:乔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