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别让“种草经济”把我们带偏了

发稿时间:2019-05-23 10:24:00 作者:付 彪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今年母亲节期间,许多人给母亲挑选表达自己心意的礼物。新浪微博上“母亲节礼物种草”这个话题就有超过2000万的阅读量,在话题里,鲜花、护肤品、首饰、家具用品、保健用品等都成为人们母亲节“种草”的对象。如今,“种草”已是网络中的流行词,消费者可以去“种草”任何东西,万物皆可“种”。“种草经济”有哪些表现?消费者如何看待“种草”?“种草”有哪些利弊?对此,本报进行了采访。(5月22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种草”最早流行于各大美妆论坛和社区,继而扩散到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泛指“把一样事物推荐给另一个人,让其他人喜欢这样事物的过程”。“种草”广泛存在于社交媒体上,源于用户的真实体验,分享了美妆、穿搭、旅游等心得,所以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并把日常消费和网络社交结合起来,成为新时代消费主义的表征。

  《2019年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中指出,随着消费的社交化,社交媒体不再只是一个社交工具,逐渐成为消费者获取消费信息、了解产品好坏并决定最终消费的重要渠道。诚如新闻中这位年轻白领刘晓敏介绍,“小红书、B站、新浪微博、知乎等知名网络平台都有大量的‘种草’内容……如果粉丝较多还会建立粉丝群,群内成员可以相互讨论、推荐。”

  与此同时,“种草”也从自发推荐转变成了商业推广,“种草”的过程实际上变成了接收一种另类广告的过程。比如,一些品牌广告主利用分享经济和粉丝效应,让明星或网红来为品牌进行“种草”推荐,诱使消费者进行“拔草”。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推荐能够引发我们的消费冲动,带动我们的跟风消费。然而,同一个事物,不同个体的认知可能出现偏差,有时候兴冲冲买回来很多东西,结果发现不一定适合自己,这样就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更值得警惕的是,有媒体揭露,一些打着亲测旗号的“种草”笔记背后,存在着大量的代写代发团队,他们根据一些商家的需求,编出有亲身体验感受的虚假“种草”笔记,发布在小红书平台上,还宣称可技术手段刷粉、点赞,让客户的笔记冲上热门,以达到宣传广告目的。这样的“种草”,不仅是对消费者的欺骗,也是对网购环境的直接伤害。

  所以,对于“种草经济”,我们应当理性看待,既要看到它刺激消费新活力的一面,也要看到它容易引起冲动消费的一面,更要看到它虚假诱导的一面。这样,对消费者来说,我们应学会理性消费,量力而行,适度“拔草”,特别是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要多方核实,谨防过度消费、透支消费。对监管部门来说,则应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与追责,倒逼平台完善交易规则、健全评价体系,守住产品质量关,避免“种草”把消费者带偏了。(付 彪)

责任编辑:乔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