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雨伞借一赠百”让城市更有温度

发稿时间:2019-03-21 08:46:00 作者:杨朝清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浙江杭州市民谢先生带孩子乘公交回家,到站时下起大雨,本以会和孩子淋雨回家,没想到公交司机递给他一把伞,谢先生十分感动,事后他定做100把爱心伞寄到公交公司。随伞寄来的还有一封感谢信,署名“一个新杭州人”。(3月20日 澎湃新闻)

  面对变化莫测的天气,许多人都会束手无策;不期而至的大雨,让毫无准备的乘客做好了淋雨的准备。对于成年人来说,淋雨或许还可以“忍一忍”;然而,对于稚嫩的孩子而言,淋雨难免会给他们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与这位乘客素不相识的公交司机,用借伞的举动,切实地裨益了乘客和孩子,也让他们心灵上多了一些光亮和温暖。

  面对没有带伞的乘客,公交司机没有无视,而是对他们的境遇感同身受,懂得换位思考、善于体谅他人、愿意帮助他人。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责任,让“成人之美”的利他行为上演。心怀感激的乘客,上演了“雨伞借一赠百”的佳话。一个懂得善待陌生人、愿意“成人之美”的城市,就会更有吸引力。

  千姿百态的社会流动,吸引着许多年轻人成为“新杭州人”“新宁波人”“新广州人”“新武汉人”,大城市集聚着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一些年轻人将大城市作为价值实现的舞台。他们的城市融入,不仅包括经济层面承受大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也包括文化和社会层面的,一个有人情味和温度的城市,会在无形之中提升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雨伞借一赠百”不仅是对善意的回馈,也是对善意的传递。“下雨了,难免会有乘客需要用伞”,懂得在心中为陌生人留一个位置,愿意成人之美,也折射出这位乘客精神世界的底色。与那种炫耀性的符号消费相比,网购一百把雨伞尽管花不了多少钱,却更应该得到尊重与社会认同。

  对于许多从小地方来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缺乏熟人网络的社会支持与精神慰藉,成为一种现实。不论是“为坐地工作女子搬凳子”,还是善待“付不起房租的租客”,抑或卖烫菜的商家给年轻打工者“多加一勺”,这个世界的“温柔相待”犹如雪中送炭,让他们得到了他人的关心与帮助,心灵上多了一些温暖。有的时候,一个微笑,一把雨伞,都有可能点燃新市民的希望之灯,让他们对城市融入有了更多的信心。

  面对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如果我们都能多一些关心他人、体谅他人、帮助他人的“成人之美”,城市自然会更有品位与格调。在城市竞争渐趋激烈的今天,一个城市的人文之美与精神之美也是一种不容小觑的“软实力”。就此而言,“雨伞借一赠百”,何尝不是城市文明的一扇窗户。(杨朝清)

责任编辑:王凤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