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与时代同频共振 为人民奉献精品

发稿时间:2019-03-08 16:39:00 作者:刘跃江 来源: 中国青年网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文艺文化工作者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与时代同频共振,需要勇于为时代发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更需要担负起回答时代课题的使命,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用心用情描绘勾勒新时代的精神图谱,只有树立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的时代情怀,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直击心底的时代声音。

  与时代同频共振,需要善于为时代铸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与文艺无疑是民族灵魂的重要承载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既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对多元文化席卷的浪潮,文艺工作者更需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责任感深植于本土文化,发掘和弘扬自身民族文化的内核,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用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与时代同频共振,需要始终根植于人民。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文艺作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艺术可以有放飞想象的翅膀,但更要有踩实大地的双脚。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当下的一些文化产品单纯为了追求票房、吸引眼球、冲击流量,在市场的裹挟下随波逐流,昙花一现。实践证明,人民才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的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应该主动担负起“培根铸魂”时代使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用更多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汇聚起催人奋进的时代力量。(刘跃江)

责任编辑:王凤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