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逐渐消失的煤火炉子是改革开放的印痕

发稿时间:2018-10-27 15:42:00 作者:杨飞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作者供图)

  深沉的眷恋,温暖的回忆,浸染了岁月,饱满了时光。父母已经年过六旬,经过两年的适应,也慢慢地融入到了城市的生活中。这几天,母亲给在老家的舅舅打完电话,然后就不停地慨叹在城市里生活是多么方便。待听到母亲说再也不用烧柴禾做饭时,突然思绪飘飞。

  脑海中最早的记忆,是那黑黑的“锅头”(有的地方也叫灶火)。两间土房子,一个用土盘成的“锅头”,“承包”了童年的住和吃。这样的“锅头”,烧火需要柴禾。像落下的树叶,以及那些晒干了的树枝等等,都是烧火的材料。但这烧火也是门技术,印象中我经常把火烧灭,要不就是浓烟滚滚。

  最难受的是夏天,因为在烧火的时候常常都会满头大汗。每次看到母亲做完饭不停地拿毛巾擦脸,我们兄妹三个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冬天还好,“锅头”旁边是最温暖的地方,我们三个抢着在旁边烤火。这个时候,在“锅头”里面塞两个地瓜,烤两个红薯,那种香味,至今还馋的我们直流口水。

  再往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乡亲们生活也慢慢地有了改善。除了这种“锅头”外,煤火炉子也逐渐开始普及。小小的炉子,装上几个煤块,就能烧水做饭,着实方便了乡亲们。只是烧煤火虽然方便,但却并不安全。印象中就曾听邻居说过,县城里有人烧煤火二氧化碳中毒,被送进了县医院抢救。

  上了初中后,一些人家用上电磁炉了。但那个时候电费并不便宜,能用上电磁炉的乡亲们毕竟是少数。以至于母亲常常念叨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也在家里用上电磁炉。当然,这个愿望很快便实现了,父亲在工地上干小工,月底攒了点钱,就买回来了一台电磁炉。那一天,恰好是母亲的生日。

  念叨归念叨,待电磁炉买回来后,母亲又不舍得用电。“电磁炉做出来的饭不好吃,不如烧火做出来的香”,母亲这句话“骗”了我们很多年。当然,这往后人们生活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电磁炉和液化气越来越普及。那种冒着黑烟擦汗生火的景象,也越来越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一滴水中看世界,半瓣花上品人生。也不仅仅是“锅头”和煤火炉子慢慢在退出历史的舞台,原先的架子车、扁担、木犁等等也都随着时代发展而实现了进化升级。机械化播种和收割,让乡亲们再也不用那么地劳累和辛苦;互联网不断普及,让更多农产品可以借助网络走出大山奔向世界。

  回头望去,满满的尽是甜蜜。改革开放40年来,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变化都是日新月异,获得感更是实实在在。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每一个人精诚团结、共同奋斗,相信老百姓的生活会更加幸福更加甜蜜。(杨飞)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