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疏堵结合破解孩子游戏沉迷之怪圈

发稿时间:2018-09-17 14:21:00 作者:陆玄同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新华社报道了湖北钟祥市洋梓镇小学,通过疏堵结合防止学生沉迷游戏的新举措。一方面学校通过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正确上网浏览、查阅学习资料等,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培养学生有益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比如,每学年都有二三百学生参与的洋梓初级中学北门湖文学社,曲艺、运动搞得有声有色的东桥镇小学少年宫。另一方面,学校与家长联手,全方位做好防范工作,尤其呼吁家长以身作则,多陪伴,会疏导。例如,学校定期开家长会,要求家长不要当着孩子面玩手机。

  中国有句老话叫“玩物丧志”。可见,从古至今,自有游戏开始,防游戏沉迷就是一个永恒话题。尤其互联网时代,五花八门的游戏更是加剧了人们对于游戏危害的担忧,事实上,不管是家长老师的勒令禁止,还是相关游戏公司出台的防沉迷机制,都是在“堵”。不了解孩子沉迷于游戏的本因,而在表面上“喊打喊杀”,其实无益于问题的解决,甚至可能会让孩子更深地陷入游戏中。

  我们不妨自问一番,孩子为什么会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其实,游戏的本质不过是一种满足精神需求的娱乐行为,只要能够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这份精神需求的满足,就能够有效的让孩子从沉迷中解脱出来。

  中国古代有个故事叫大禹治水,而网络游戏沉迷就像洪水,强制性制止孩子玩游戏就像是治水的方法——堵,我们都知道只堵肯定不行,必须依靠另一条解决之道——疏。

  要知道,“疏”远比“堵”要重要且有效的多,要想真正解决未成年人沉溺于网络游戏,不在于通过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或实名制立法来限制,去堵住网络游戏,而在于丰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因为“堵”不但不会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还有可能会让他们更加向往。

  其实,“疏”解之道就在于通过各种手段,让孩子的特长能够得到有效发挥,或者让他们的愿景在现实社会能够得以实现,而不是让他们通过虚拟的网络游戏世界,去满足自己内心的某种渴望。同时,家长们也不要成天老是问孩子作业写完了没有,想吃什么、想买什么,而是应该在更深层面与孩子交流。

  当然,这也是现代都市家庭存在的通病,忙碌的工作以及抱着手机不撒手,让家长与孩子之间竖起了一堵无形的墙,也让这种家庭交流成为了无效沟通。家长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啥,只是一味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填塞,这种相对压抑或者逼仄的成长环境,很容易把孩子推向游戏。

  对于孩子来说,沉迷游戏也是某种情绪的释放,或者说这是孩子为自己搭建的另一个世界,最起码在这里,他能做回自己。其实,孩子的世界没有我们以为得简单,也没有我们想象得复杂,每个孩子都会慢慢成长为立体、丰富、独立的人,这是一个慢慢摆脱依附的过程,特别需要倾听和观察。他们曾经觉得一双好鞋、一部好手机就是自己,长大后就会发现,不需要这些外物,就是一个很好的自己。

  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找到防游戏沉迷的钥匙。现在孩子的压力之大,其实已经远超当年我们读书的时候了。让他们少上点辅导班、少写点作业,多打打球、多参加一些他们真正喜欢的活动,回归自然、释放天性,才能真正的把他们从游戏沉迷中解救出来。(陆玄同)

责任编辑:王凤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