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从“忧国忧民”到“爱国爱民”

发稿时间:2018-08-18 11:16:00 作者:杨瑞兵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位卑未敢忘忧国”,爱国诗人陆游被免官之后,心里装的依然是国家、依然是民族。一个“忧”字,道尽了古往今来,无数把自己的身心交给国家、交给民族的知识分子的心理原点。

  忧,“玉篇曰:心动也”。何以让无数知识分子心动?是浓厚的家国情怀、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忧国忧民”的情怀始终存留在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的灵魂深处,流淌在中华文明长河最底层。

  在知识分子心中,“大我”始终牢牢占据思想的制高点。无数知识分子不仅“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情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忧国情怀,深远影响了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乃至于当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当秋瑾展现“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勇气、当黄大年发出“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决心时,“忧”心重重,国家、民族命运始终牵动着每一个知识分子的心弦。

  心弦的拨动,是一脉传承的。它来自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传承,也来自于甘为国家命运“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榜样力量的感染。在朗朗读书声中,我们懵懵懂懂感受到了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初衷,在师生挥手告别中,我们清清楚楚感受到了青年人矢志不渝、施展抱负的斗志,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阅历中,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爱国爱民”之情。

  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是拨动心弦的弹奏。坚守正道、追求真理,把“天下为公、担当道义”的情操和“胸怀大局、心有大我”的意境,转化为求真务实的干事创业,始终坚持重实情、看本质、建真言、干真事,把“忧国忧民”的愁思转化为“爱国爱民”的行动。正是这样,“两弹一星”功勋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让新中国站得挺直;正是这样,“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30年如一日,把知识的力量神奇地转化为群众的笑脸;正是这样,“纯粹的知识分子”黄大年,对待科研“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这是这样,红色理论家郑德荣用一生的坚持,见证了信仰的力量,告诉了我们追求什么是永远被人铭记的。

  榜样的光辉,告诉了我们“忧国忧民”到“爱国爱民”的转变。这种转变,不只是灵魂深处的自我拷问,更是眼里饱含泪水的深沉、冲破层层枷锁回归祖国的决心,更有“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行动、甘愿做改革开放事业浪潮一朵小浪花的姿态,在践行“爱国爱民”中彰显知识分子的时代价值。

  有人说,我人微言轻,起不到多大作用。古人云,聚沙成塔、积水成河,再微薄的力量,都是“爱国爱民”的萤火。神舟九天揽月、蛟龙九洋捉鳖,总设计师、总工程师等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固然举足轻重,但那些最基层、最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也同样值得我们尊敬。“一个知识分子,不论在哪个行业、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学历、职称、地位有多高,唯有秉持求真务实精神,才能探究更多未知,才能获得更多真理,也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至此,“忧”到何处去,已然不言而喻。唯有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才是“建功立业新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中国梦就在前方,正待矢志爱国奉献、立足岗位担当的广大知识分子敢想敢干、敢于圆梦。(杨瑞兵)

责任编辑:王凤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