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追寻大学问 做好接班人

发稿时间:2018-08-01 15:49:00 作者:毛兰军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这是党中央对年轻干部成长提出的殷切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作为基层年轻干部,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从梁家河大学问中汲取营养,以天下为公的初心、民吾同胞的仁心、公正诚明的正心、知难而进的决心,当好接班人。

  要有天下为公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不到16岁就从北京到梁家河小村庄当农民,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度过了七年的知青岁月。这一阶段,在极度艰苦的生存条件和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以生活为源,拜实践为师,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已绘就,身在基层的年轻干部拥有广阔舞台。因此,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励志的奋斗历程,把握大好年华,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的理想追求紧紧地与祖国和人民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平凡岗位上服务国家、回馈社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要有民吾同胞的仁心。在梁家河的岁月,习近平总书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打成一片,认识了群众、理解了群众、融入了群众,也感受到了来自人民群众的温暖和力量。离开梁家河40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仍然关注、牵挂着梁家河的父老乡亲,为村民看病,帮村里通电、修学校、修桥,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作为身在基层的年轻干部,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把梁家河当作人生课堂,把人民群众当作老师,扎根于基层、奉献于基层。当前的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工作,不接地气,人浮于事的不在少数。听不懂老百姓的语言,讲不了老百姓能听懂的话,干不了老百姓期盼的事,其实就是理解不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三个核心命题的典型表现。唯有到群众中去,站在群众的立场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化为自觉行动,带着感情去搞工作,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要有公正诚明的正心。在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利用各种机会汲取着书籍中精神和思想上的营养,经常点着煤油灯看书至深夜,疯狂地啃着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时在看,上山放羊时也不忘拿书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坚守着“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在慎独上下功夫,在修身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在读书中求知,“一物不知,深以为耻”,通过格物致知诚心正意达到修身的目的。作为身在基层的年轻干部,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逆境中成长,“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的胸怀。要去除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环境所困,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宁静。要锻炼自己在逆境中经受磨难和考验的坚强意志,以扬弃的思维在磨砺中成长,心正意诚、自强不息,化压力为动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打牢、打扎实,确保行稳致远。

  要有知难而进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当知青时,梁家河很穷困,粮食短缺,气候恶劣,吃不饱,穿不暖,还要从事重体力劳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接受了艰苦的磨练。作为身在基层的年轻干部,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吃苦耐劳、敢于担当的精神。要有吃苦精神、甘于奉献,要勤勉敬业、坚韧不拔,要不怕挫折、乐观豁达。切忌自我设限,要勇于挑战自我,打破环境的限制,打破心灵枷锁,用“将来进行时”思考问题,常怀向希望奔跑的信念和绝地反击的勇气,积蓄力量,吸收养分,迎难而上,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走向更辽阔的天地。

  人的一生是一场马拉松,是一个历程,是一个“长度、宽度、高度”相结合的整体,基层的年轻干部须追寻梁家河大学问,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时刻准备着奋力飞翔,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毛兰军)

责任编辑:王凤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