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学思践悟·十九大】发展乡村旅游要聚力品牌建设

发稿时间:2017-12-27 13:4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游客穿着客家服装在信丰康丰果园体验采摘赣南脐橙的乐趣。潘庆坤 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正日益成为新一轮旅游业发展的“主力军”,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加速器”。以笔者所在的江西为例,今年,全省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有望突破3亿人次,同比增长20%以上,综合收入达2700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通过乡村旅游,全省产生68万就业岗位,160万人受益,带动45万农民致富增收,辐射全省58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助推全省3.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乡村旅游,俨然成了一匹在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中窜出的“黑马”,带领群众在脱贫致富的大道上奔腾向前。

  笔者认为,乡村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特色,丰富文化内涵,聚力品牌建设。

  要注重生态保护,坚守“绿色”。我国乡村旅游从1980年代的成都“徐家大院”农家乐兴起,到现在的观光、度假、休闲于一体,特别关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培育和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要注重文化传承,塑造“灵魂”。人们在乡村旅游中体验感受到的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情感的真切表达,是现代文明的精神根脉。发展乡村旅游,要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特色,如乡村民俗、非遗传承保护等,尝试形式多样的乡土文化展示,实现差异化竞争。比如江西井冈山神山村和萍乡莲花县沿背红色培训小镇等地,利用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积极拓展红色培训、精品民宿、旅游商品等产业,使村庄由“山区”变成“景区”,贫困群众由“老表”变成了“老板”,激发了乡村旅游的无限生命力。

  要注重人才培养,保持“活力”。人才短缺是乡村发展旅游业的关键,也是短板。发展乡村旅游,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开展乡村旅游带头人的遴选与培养,建立培训基地,着力培养“领头雁”,坚定当地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的决心和信心,示范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创业,促进乡村振兴的“提档增速”。

  要注重“互联网+”,增强“动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乡村旅游实现了智能化升级,如乡村智慧旅游基础服务系统、乡村旅游电子商务采购平台等,为深入乡村旅游的“最后一公里”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中国特色农产品“赣南脐橙”自乘上“互联网+”的东风后,销售量逐年攀升。2016年全市脐橙电商交易额达到27.29亿元,同比增长112.54%,电商交易额占全市鲜果销售比重的45.12%,销售地区遍布全国各地。“互联网+”让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富了农民,靓了村庄,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新动能。(赣州市委网信办 温子娟)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