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高校毕业生呈现“慢择业”喜忧参半苦乐多

发稿时间:2017-12-12 14:1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有820万人,95后毕业生将开始走向职场。目前,各高校秋冬季校园招聘已逐渐接近尾声,记者在近一个月的校园招聘会走访调查中发现,相比80后、90后毕业生,95后毕业生求职紧迫度明显降低,一部分毕业生呈现出“慢择业”现象。(12月11日 央视网)

  “慢择业”现象其实反映出了,新一代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心变化,也折射出大学生就业的期待与现实就业岗位的差异。是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社会观念更新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95后毕业生岗位的选择更加开放与多元,有利于实现自身职业规划。

  95后毕业生呈现出“慢择业”的现象,说明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原来传统的“急于就业”“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念发生了颠覆性改变,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与自己人生发展方向的确定更加自信,也有了探索的勇气。通过谨慎的观望与挑选可以让毕业生通过谨慎选择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便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人生目标实现,同时也反映出了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市场的巨大与人才需要的旺盛。

  “慢择业”的现象对于企业也是利弊参半,留住适合于自己的需要的人才有利于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有助于企业的发展,避免了一些仅仅因为待遇收入的毕业生盲目进入企业,这样没有对专长与事业热爱的毕业生难以给企业带来长远持久的发展与贡献,避免了人力浪费与人才消耗。不可否认工作辛苦、收入偏低、上升空间不大也是难以引来合格人才的原因,让毕业生成为未来的事业的“中流砥柱”,还要创造好的创业环境,以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注入新鲜活力。但是也要避免出现“慢择业”中出现的懒惰情绪,畏难情绪,成为懒就业、怕就业。“慢就业”不是消极的观望与懒惰的等待,是积极的完善自己寻找与辨析自身合理的定位,进行清晰的职业规划的过程。高校与家庭一定要也需要加强引导,避免负面“懒就业”。

  高校毕业生“慢择业”现象是社会岗位的需要与高校教育彼此契合的一个过程,如何让学校与社会岗位准确对接,避免高校毕业生“慢择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对于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与自己教育情况提前谋划,培养适合于紧跟时代的岗位的职业技术人才,同时也要帮助高校生做好职业与人生规划教育。用人单位则应为毕业生制定发展规划,拓展其成长空间,这样才能避免高校毕业生“慢择业”,才能帮助毕业生形成科学完备的就业观。一些职业高校开始试验“订单班”“工学交替”模式,现代学徒制模式是一个让高校生与企业提前对接的尝试,希望高校,用人单位,学生一起努力提前磨合完成,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岗位准确对接,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融合发展一起腾飞!(周东纪)

责任编辑:姚春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