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大学生舍己救人,我们悲伤并感动着

发稿时间:2017-08-29 09:1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8月26日下午,江西省修水县上奉镇发生一起溺水事故。几名回老家过暑假的大学生相邀到河边玩耍,其中一名学生下河不久就遇到险情,22岁的大三学生王波两次跳进水中救人,同学安全脱险,他却被无情的河水吞噬了年轻的生命。

  回过头看这一结果,事故已经发生,人已经死去,在这盛夏里却也是够得上一股寒。听着不幸的故事,人们正常的心理应该是同情遭遇,是惋惜生命的凋零。如果对“当初不该”多些执念,可能活着的人或是有些自我埋怨,或是会深深自责,总之是对自己的不满,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对同学离世的悲伤,这些情绪大抵都是能够想到的。

  整个事件围绕的情绪固然渲染着悲色,可是英勇救人的精神却仍透着一抹亮彩。关键时候,并不是谁都有纵身一跃去救人的勇气,王波做到了,我们又该如何评价他?或许有人会拿“值不值得”说事,会拿“一命换一命”是否有意义来“盖棺定论”。可是单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我们从不宣扬自私,我们提倡力所能及,但“力所能及”并非是“无动于衷”。一颗心依旧温热并感动着,会去推动我们有所为,这才是人。

  我们不知,在那样的情境下,王波同学是否可以有更好的方法去救人,但是我们知道,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时间就是生命,争分夺秒也意味着生的几率越大。再去看王波的行为,只能说最终的结局令人遗憾,如果他的体能没有消耗殆尽,如果他没有把救生圈交给别人,是否结果会不一样?如果他不涉险,就更无需承担风险。可是他还是那么做了——救人为先。

  类似王波这样舍己救人的事例不止一个,往往听到这样的事,都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有的人自惭形愧,有的人肃然起敬,就是在这样一个“他我”与“自我”的比较中,我们收敛了一些性子,感受人的伟大,爱的无私,善的圣洁。

  我们深深明白,看似单薄弱小的人的躯壳里有着坚韧而雄壮的力量。就如我们曾经喊出的一个个“英雄不死”的口号,真正不死的是我们痛并坚持着正确事物的决心,这次换成了“王波不死,精神不灭”。(周成洋)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