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文艺作品,“走流量”更需“走心”

发稿时间:2017-03-06 15:3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文艺作品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互联网视频企业纷纷崛起,视频网站自制剧也就是网剧的热度不断上升,出现了一大批点击量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作品。然而,快速的发展背后是充斥着大量抄袭、雷同、无下限、粗糙烂制的行业乱象。近期点击量号称超过300亿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便深陷侵权、抄袭的巨大风波中。

  提到众多热播的网剧,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IP”,即“知识财产”(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简称,是互联网文化创意项目的代名词,指的是一个形象或者是一个故事。依靠这个故事本身去开发相关的周边产品,将产业链条拉长扩大,获得可观的利润。例如家喻户晓的《西游记》衍生出了电视剧、动漫电影、游戏等多个领域的众多优秀作品,堪称“超级IP”。

  正是借助“IP”玩法,才让一部又一部作品火遍大江南北,从一座收视高峰走向另一座高峰。

  制造众多收视高峰的秘密武器,除了“IP”还有“粉丝经济”这个大杀器。以《三生三世》为例,女主角杨幂的微博粉丝有7088万,男主角赵又廷的粉丝也有1149万,女二号迪丽热巴粉丝1941万。仅仅靠这些粉丝的热情支持,该剧的收视率就有了基本保证。因此,众多剧组以几千万甚至过亿的片酬去请某些号称“收视率保证”的演员。

  众多的网剧,带来的是互联网视频行业的繁荣。走流量不仅仅走得是上网流量,带来的更是源源不断快速涌入的资金流。某视频网站,凭借一部热播剧集的成功运作,估值就高达50亿美元。在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和资本的强力推动之下,2017年将会是“IP”网剧的爆发之年。

  但回过头来,一个又一个热播剧的名字可能犹在耳边,而具体的情节却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的,却是看完之后,感觉“好像在哪儿见过”;有的,制作水平低下,画面粗糙,令观众直呼太假;有的,却是重金投入到道具服装上,反而剧情一塌糊涂。这些正是快节奏高速度制作周期“模式化生产”出来的网剧的弊病,情节雷同、涉嫌抄袭、有的完全不注重画面,有的又只注重画面。总而言之,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快的圈钱、变现。

  这些创作目的,都背离了文艺创作的本义,习近平总书记曾鲜明地指出“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纵观这些网剧的类型,玄幻、魔幻、穿越、宫斗等等非现实题材占了绝大多数。真实反映人们生活和时代发展的作品寥寥无几,能称得上是主旋律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

  走心的作品,才能成为经典。86版的《西游记》、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在观众中的口碑,至今无人超越。红色经典《亮剑》传递出的亮剑精神,可以说引起了老中青几代人的共鸣。最近热播的历史正剧《大明王朝1566》和《大秦帝国》,作品本身以其过硬的质量,经受住了电视观众、专家学者和媒体舆论等各方的苛刻审视。

  可以说,走心的作品才能走的更远。看似火热的网剧与这些走心的作品相比,谁优谁劣,高下立判。我们应该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可谓不言自明。

  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近年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但这繁荣的背后,不能只是资本的狂欢和唯收视率论英雄。文艺事业的繁荣,也不能只体现在数量上,更应体现在质量上。留下真正能反映时代脉搏的作品、留下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品、留下走流量更走心的作品,这是这个时代每个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李艾宇)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