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合家团圆不需要功利算计

发稿时间:2016-12-28 09:3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北京某大型商场展出了一个高达两米半的巨型艺术装置。这个装置由2061个装有白头发的瓶子组成,整体呈现出一个巨型的立体“家”字,孤独地耸立在商场地面上看。它们是从全国34地市,2061名父母亲那里征集而来。每个瓶子都附有一句话,是这些父母亲对外出工作的儿女想传达的心底话。(12月27日《华西都市报》)

  每到年终岁末,儿女回家过年成为许多老人心底最直接也最强烈的期盼。巨型艺术装置只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载体,寄托了许多老人对合家团圆的向往与追求。在我们的价值谱系中,亲情和家庭到底应该放在什么位置?透过“白发呼唤儿女回家” 这面镜子,我们可以更多地观察到人与人、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正如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所言,在资源和机会分配不均衡的情形下,社会中各个角落的资源都迅速地向有限的大城市积聚,发展的机会也就越来越集中在这些地方。大城市让年轻人的生活更美好,年轻人的参与让大城市更有生机与活力;为了过上更加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许多年轻人离开家乡,远离父母。

  物理的距离不可避免会带来心理上的距离感和隔阂感,也会导致老年人的情感需要和精神诉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满足。“空巢又空心”的他们,通常并不指望子女“常回家看看”——在“父母心”的驱使下,他们总是体谅年轻人的不容易,理解回家一趟的艰辛;许多老人所渴求的,就是子女多打打电话,在春节的时候能够回家过年。

  春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将“和”、“合”的文化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为了迎接儿女回家过年,不少老人早早地做起了各项准备;只要子女回到家中,就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深情。一旦儿女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回家过年,父母对合家团圆的期待就会落空;比较差异下的心理落差,会让他们产生失衡感与挫败感。

  一些子女不愿意回家过年,固然有购票难、成本高昂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主观上的“不想回家”却是最主要的原因。不论是规避熟人社会、关系型社会的人情开支,还是觉得故乡发展滞后、生活不便,抑或害怕父母、亲戚“逼婚”,一旦融入了过多的功利和算计,回家过年就成为了一道经过利弊权衡、得失评估的选择题。明明可以回家过年,一些人却不愿意踏上返乡的旅途。

  “再远大的前程,都从家起步;再忘我的奋斗,家都是归宿”,回家过年既是对“初心”的找寻,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再度憧憬和重新出发。我们一天天长大,父母一天天老去;在父母的日常生活里,我们长时间、经常性地角色缺席;以合家团圆的春节为契机,和父母进行一次深度的亲情互动,何尝不是一种心理上的贴近和情感上的补偿。(杨朝清)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