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急救医生拒当“搬运工”的双重反思

发稿时间:2016-12-24 08:4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12月17日上午9点,72岁的独居老人李桂敏心脏病突发,在漯河市人民路会中小区的家中晕倒,邻居拨打120求助。当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急救人员到达后看到老人80多公斤的体重后表示:“我们是救死扶伤,但不是‘老搬’(搬运工的意思)”,遂驾车离去。最后老人在当地4位民警的帮助下被送往医院,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12月23日中国青年网)

  其实,笔者能够理解急救人员当时的无奈:一名女医生、一名女护士、外加一名男司机,即便用尽洪荒之力,也难以将一名体重80多公斤的患者稳稳妥妥抬下五楼,何况还是突发心脏病的高龄老人。倘若稍有闪失,则后果显然难以估量。再加上与其邻居因患者搬动问题沟通不畅,导致现场气氛紧张,这也是急救人员转身离去的原因之一。

  不过,救人于危难之中,本就是医生的天职,尤其是面对急性发作的老年心脏病人,施救的黄金时间更是当以秒计。故在这种情况下,纵有千般理由,也不该拂袖而去。幸得老人的邻居及时求助“110”,以警车代救护车,这才得以把老人及时送往医院抢救。不过,这样的“角色互换”,却并不是公众所愿看到的。

  其实,人们并不强求急救人员勉为其难去“负重”搬运患者下楼。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便对患者而言,也不是负责任之举。但搬不动并不等于可以“临阵脱逃”:既然其后老人的邻居都知道“有困难、找警察”,作为专事院前急救的专业人员,又岂会不懂呢?

  可见,急救人员当时的拂袖而去,不管基于何种原因,都与救死扶伤的“天使”形象相去甚远。有言道“医者父母心”,倘若心中装有患者,视生命为至高无上,即便在任何情况下,也断不会岂患者于不顾。显然,以“不是搬运工”为由擅离现场,甚至临走还不忘让患者邻居签字,以证明他们来过现场,就很难言是医生应有的担当了。

  反倒是随后赶到的警察,更显担当本色。正是他们的“临危受命”,才得以让老人转危为安,从而避免了可能产生的后果。据悉相关医护人员将会受到相应的处分,并通报全市。但处分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反思:只有时时重温“希波克拉底誓言”,不忘初心,似这类弃患者而去的现象才不致重现。

  不过,倘若换一个角度解析急救人员“不是搬运工”这句话,固然多有不妥,但也含有些许无奈:并不长于抬担架的医护人员(更不用说此行是两女一男),一旦有失,则不仅愧对患者,累及自身,还可能因索赔而牵连医院。或许,这才是急救人员坚称“不是搬运工”的深层次因素。

  也就是说,透过此例,除了反思医德医风,似乎还应反思院前急救系统是否完善?譬如,眼下的家庭,独居老人并不少见,其余的也不过多则五口,少则三口,能够凑齐2名以上青壮年抬担架的可谓少之又少。而并未配备担架员的急救体系,若遇须及时抢救的患者,即便可以求助警方,恐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既然情势所迫,各地急救中心何不把配备担架员提上议事日程,让急救系统早日趋于完善呢?据说河北省石家庄市早在2013年底,就已成为全国首个由政府全额出资、为市区23个院前急救站点配备专职担架员,向市民免费提供院前急救搬抬服务的城市。而河北能办到的事,相信其他地区同样也能办到。如此,还会再现医护人员兼当搬运工的尴尬么?(徐甫祥)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