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以校论薪”与“良禽择木而栖”

斯涵涵

发稿时间:2014-11-24 09:0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招聘季强势来袭,接着前日的研究生专场,昨日在中山大学南校区再上演本科生专场。在中大本科专场招聘会上,新快报记者发现有企业公然以学校区分起薪,被不少大学生吐槽“歧视”太严重。(11月23日新快报)

  该招聘单位在展位前展示薪资标准时,将应届生就读的院校分为普通、重点、211工程、985工程,以及清华北大电子科大等5个梯度,每一级别增加1000元,给清华北大的本科生开出9000元月薪,这种“以校论薪”的方式自然引起强烈关注。

  但是,若将其斥为就业歧视未免过于简单。首先,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有“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但该单位并未拒招某类别以上学校,而是给出不同的薪资,这并不违规。其次,任何单位都有自己的用人标准,在支付薪水时,也会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差异化,这也不难理解,普通本科生进入该单位与清华北大差别数千元就产生被歧视感,但假如其工资与三本毕业生、大专生一样,恐怕也要心生不忿了。

  事实上,招聘双方都认为,企业招收人才时应当以能力为导向。因为无论哪家企业,都需要适合的人才来推动本单位向上向好发展,而优秀人才往往成为许多企业纷纷争夺的对象。同时优秀人才也无不伺机而动。学生综合能力确是薪资参考的标准,但决定是否优秀的“能力”又是一个需要通过一段实践和考察才能得出的评价,在丰富的人力资源面前,在短暂的招聘时间内,抽象的能力恐怕还是得依据一些约定俗成的客观标准或较大的概率,当企业无法准确评估能力的时候,就只能看学校的平均水平,因而薪资设定一定的标准,优胜劣汰,无可厚非。如果过于抓住某条标准过于放大,则过于敏感或引发不适。比如据报道,中山大学南校区前日举行了研究生专场,而后举行了本科生专场,这种按学历分场招聘的方式,算不算就业歧视呢?而此次招聘会,农民工恐怕不得入内吧?还是据报道,在这些企业中,排队人数最多,受到大学生欢迎的还是大型企业,如广州立白集团等。可见与企业优中选优一样,大学生们也是“良禽择木而栖”。招聘双方都有自己的需求和标准。如果“以校论薪”是就业歧视,大学生亲睐大型企业,算不算某种区别对待?

  毋庸讳言,好与差,先进与落后在各个领域都是客观存在的,虽然名校生并不等同于优秀人才,但互联网科技类公司将人才视为重要的投入,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发展真正需要的是能创造业绩的人,名校毕业证不过是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总结——这也是一种能力——至于以后能否胜任工作、能否担当重任,过硬的综合能力才是大学生长远发展的决定因素。照笔者看来,“以校论薪”,不过是用人单位吸引优秀人才的办法或是一个另类广告。本次招聘会约285家企业入场,但“以校论薪”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公司有意无意地扩大了知名度。

  故此,“以校论薪”,各方均要摈弃放大镜。对于企业来说,学生综合能力才是薪资参考的标准,院校只是其中一个要素,不应过分放大。而对于应聘大学生而言,应该冷静看待,合理定位,以乐观的态度、理性的思考来选择企业文化更为开放、平等、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更能获得向好发展、体现自身价值,而不必把任何招聘条件都只放大成“歧视”二字。而整个社会要着力建立招聘双方更为平等的沟通平台,逐步营造更为公平、科学的社会空间。(斯涵涵)

责任编辑:王秀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