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将人作为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重申文化建设中人的主体性,揭示文化的本质,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了实践路径,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扎实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需要清楚认识人和文化。
人,是马克思学说的起点和终点。恩格斯说,对人类而言,“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马克思主义者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这里所说的人,都是有情感、有行动,生活在社会、历史中的具体的人,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批判的,基于唯心史观和庸俗唯物主义史观的,只把精神因素看作人的根本特征、轻视人的物质存在的,抽象化、虚无化的“人”。
文化,是一个覆盖面宽广的复杂概念,仅从内涵出发,理解文化的本质是困难的。在世界上,关于文化的权威说法数以百计,源于不同学术视角的多学科,在文化内涵的精准描述上难以达成共识。而从概念的外延切入,人的主体性凸显,成为文化的本质特征。由《周易》“观其天文,以察时变;观其人文,以化成天下”演化而来的“人文化成”和“文化”,不断提醒着人们,文化是“人化”才可以“化人”,理解文化就是理解人。
文化与人在理论上密不可分,在此前提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显现出强烈的实践导向、问题导向。建设文化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而强国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在锚定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火热实践中,从中央到基层,突出问题导向的文化建设进行了各方面创新,着眼于人、落脚于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正在全面推展:
针对中小学生“小眼镜”、“小胖墩”、脊柱侧弯、心理健康问题等较为突出的现象,最近,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科学技术部、公安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推动建设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有效协同的工作方式。
江西省某高校学生在校园内湖中违规钓鱼,被没收“作案工具”并警告。而后,校方进行调查研究、生态论证,作出了既不违背校规、又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决定:举办全校钓鱼大赛,每年一次(其他时间仍严禁湖中钓鱼)。不久前,首届钓鱼大赛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论坛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研讨会在该校相继举办。
…………
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我们在实践中、在事件中着眼于人、落脚于人,时时处处对标对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不偏离工作的目标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不断追求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在文化建设中地位突出,不断提高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更好地实践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