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评论 > 文娱 >>  正文

【地评线】江右时评:“接地气”的文艺更有活力

发稿时间:2022-05-25 14:10:00 来源: 今视频 作者:杨毅辰 中国青年网

  8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为党的文艺工作明确了方向。8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引,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勇攀新时代文艺高峰。

  2021年初,一部讲述在福建对口帮扶下,宁夏西海固人民易地搬迁至闽宁镇,把“干沙滩”变成“金沙滩”奋斗故事的电视剧《山海情》备受追捧。因为其中人物甚至很多情节段落都来源于真实原型。《山海情》的创作基于对脱贫攻坚的峥嵘历程,对准摆脱贫困和战胜贫困的火热生活,聚焦农民群体艰苦奋斗、久久为功的奋斗精神和进取精神的歌颂,引起了人民的共鸣,在当时掀起一阵观看热潮,更是引发热议。

  之所以人们爱看这部剧,不仅仅是因为这部剧含有满满的正能量,更是因为这部剧是根据真实事例改编,在百姓之间能引起共鸣,让人们感觉到“接地气”。

  可见,文艺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推崇,而且“接地气”是新时代对文艺的热切呼唤,是文艺人民性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必然有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和新挑战。个别文艺家高高在上,享受着大都市的文明与奢华,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有些文艺工作者忘记了初心和本色,把创作当成追名逐利的“摇钱树”,功利心太重,甚至飘飘欲仙......创作触角一旦离开坚实的大地,自然也就接不上地气,所以他们的作品更不会被人民所肯定。

  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虽然“阳春白雪”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能欣赏的人却在少数,但“下里巴人”类的艺术虽然俗,但是胜在“接地气”,所以传唱度高,人们普遍能接受。文艺创作“接地气”,也就能“通人心”,只有真心地去当人民内心的“传声筒”,传递人民的愿望,表达人们的心声,从大地汲取营养,这样的文艺,才是真正的“人民文艺”,才算是让文艺为人民服务。

  《平凡的世界》《山海情》《人世间》等作品,都是“接地气”的艺术作品,因为他们来自人民,真正的源于生活,因而他们成为了基层中具有“活力”的作品,而一旦文艺离开人民,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人们日常生活需要艺术,同样艺术也需要来源生活,两者就像是“鱼和水”的关系,不能分离。要想文学艺术为大众所接受、所传唱,那么就得“接地气”。创作者真正地深入基层,走入生活,为人民发声,帮生活请愿,必将会有越来越多“源头活水”注入到人民艺术中去。(杨毅辰)

原标题:【地评线】江右时评:“接地气”的文艺更有活力
责任编辑:朱浩天 见习编辑:张哲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