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评论 > 文娱 >>  正文

走进斯宅

发稿时间:2021-03-09 08:5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作者:渠长根

  早就听说诸暨深山里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叫斯宅。全村人都姓斯,聚居在一个连一个的大屋里。这大屋,在格局上,既不同于福建的土楼,也不似河南的地坑院,更不像山西的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在规模上,上百间屋子横穿竖连、错落有致,几百口人群居在一起,长幼有序、亲疏有别;在年岁上,二百多年绵延不绝,十几代族人相守相扶,耕读传家、文商并举、德厚流光。

  于是,趁着新春,驱车前往。120多公里的路途,走乡野、入田园,爬山路、钻隧道,走走停停,快慢随兴,好不惬意。既看到了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的万象更新、繁荣富裕,无论道路桥涵、屋舍楼宇,无论村容村貌、花草田园,衣食住行、喜乐游赏,一切的一切,都是令人欣喜感慨的新面貌新希望,也偶尔遇到一些插曲闲趣,甚至意外之喜,真的没有辜负所谓“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从忙碌的生活中抽身出来,把身边看惯了的夕阳,更换成了一路人家的春色。

  斯宅在诸暨。因此未至斯宅,先入诸暨,毫无选择地,一再感悟、谛听所谓的诸暨“三美三杰”--美女之国、香榧之乡、珍珠之殊。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便是此地越女而冠盖华夏;南国香榧,对于陌生的北方人,是非常容易音意联想起“香妃”来的,那就忽然之间成了美丽的同义词;至于珍珠,何尝不是美艳的代名?自古以来,女孩子名“珍珠”者,何其多也,蚌族精品早已被烘托成美的代言了。联想开去,人有珍妃珠泪赛珍珠,景有珍珠泉、塔、阁、岩,地有珍珠湖、岛、路、公园,岂不美在人间!美女之美、香榧之美、珍珠之美,汇聚一地,这诸暨就与众不同了。于是乎,遇到诸暨服务区,下意识地把方向盘划了过去。车未停稳,但见广场主道一侧核心位置,有一个精致小亭--西施亭(神女亭),堪称诸暨广告“第一牌”。硬山六面、通体石质,柱联轻敷,却倾情蜜意。前联:神女亭矗佑安康,西施池漾护吉祥。后联;越锦何须衣义士,黄金只合铸娇姿。只此两副,一人四像、四物两愿,共成一个意蕴:在诸暨,沧海桑田与君同在;在中国,义炳千秋温柔以待。

诸暨服务区的西施亭。

  意外拐入浬浦镇,在小镇上遇到了只有历史悠久、文化繁茂的地方才有的书院路、书院横路,走进了高龄已过800年、堪称整个诸暨东部“最为闹猛”而且曾经吸引周围近百里商贾云集的街道--浬浦老街;不得不停车一探究竟--“蔡元培祖籍地”,就在路边的东白湖镇陈蔡社区;溪边上泉村里所谓的“越红博物馆”,走进去才知道:“越红”原来是专指“西施美人牌”红茶的;香榧,野生的,十年结果,种植的,一年开花、两年挂果、三年收获……

浬浦老街。

  下午三点半,终于到了斯宅。

  入村有一棵高大的香樟树,笼罩着停车场,提醒来客:进村啦。一条山溪悠悠地从前方深处建筑群落的边缘流出来,与沥青公路依傍着,想必它是刚才曲曲弯弯经过的陈蔡水库即东白湖的重要源头之一。还没有真正走进村子里面,停车场后面的一家门扉的大红春联,一下子吸引了我,字体一般,内容却汪洋恣肆:山家除夕无他事,摘了梅花便过年。溪水的从容源自天然,山木的明暗本是日月的赏赉,而村民的如此惬意与浩然,以梅花做成迎春的最爱最佳最宜,真格是无与伦比了。一下车,就这么被感动了一下子,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怎样呢。

斯宅门扉的春联。

  一个山村,有三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样的村庄,你听说过几个?又亲临过几个?斯宅就是这样的高大上。千柱屋、小洋房、华国公别墅,差不多分居村子的前、中、后,成为一村的品牌。

  千柱屋,顾名思义,构房筑屋的木柱超过1000根,它们规则分布,支撑起10个大天井、36个小天井,把121间房变成一个连体大屋、庭院式组群:东西宽超过108米、南北深超过63米,5条纵轴线、3条横轴线,总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据说,其中一个最大的单体建筑,面积竟有1.2万平方米还多。正中台门上,砖雕“于斯为盛”四个篆字,因此又被称为“斯盛居”。当然,如果不是有人介绍,或者碑牌有说明,一般人基本上是认不得这四个字的,它与长沙岳麓书院的“于斯为盛”差别太大。千柱屋,从大清嘉庆年间开建,距今数百年矣,静卧在山环水绕中,不与人闻、不与世争,却活生生地述说了中国人一个蕴积深厚的理念:族聚家兴、同堂嗣茂、诗礼传家、耕读有为。

斯宅正台门篆书“于斯为盛”。

  小洋房,其实不小。群山里,粉墙黛瓦中,有一栋西式建筑,自是较为醒目。鹤立鸡群,不是为了与族人标新立异,也不是要高看窥视谁家的秘密,只不过是欧风美雨吹进深山的见证罢了。小洋房整体建筑座北朝南,面宽20多米、进深30多米,占地面积近700平方米,四进两层,局部带阁楼,结构上内中外洋,当地人呼为“洋房子”。但是,这并不是人们不由自主走进它的关键。因为房子的建造者斯氏兄弟,曾经是山村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曾经加入同盟会支持过孙中山,也曾在上海营救过周恩来,这才是最为重要的方面。至于说也曾经有一对特别的恋人在此留情,那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的偶然而已,算不得契入小洋房的明媚正气。

斯宅古建筑构件--牛腿。

  整个斯宅的名典之处,我觉得不是掩映、攀附在旧屋老宅里的故事,也不是久远的歌兮舞兮的风花雪月、家族兴衰,而是由此走出来的百多个文教、科研、实业等各个领域里的杰出斯姓人才,和那所哺育了他们的百年学校、诸暨第一所现代小学--斯民小学。一所学校与一群人、一种人、一种修为!

  小学,在北山脚下、斯民桥后、棋盘街头,先宗祠后为校,如今尚留康有为字“汉斯孝子祠”,高居门墙上方,百年间教化斯人,奉献了上百位同姓专家教授,譬如当代杰出的儿童教育家斯霞,我国古生物学主要奠基人、学部委员斯行健,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斯杭生等。他们或她们,走四方、行天下,各立功业、再育新人,薪火相传、代代有为。他们或她们,无论于斯于外、于民于国,才是真正的“十里红妆”、千柱万屋、华丽家族。

  等到夜宿村里的裕昌号,我们在“爱吾庐”里舒懒解困之后,进一步坚信:在斯宅,无论是街后山里的“斯舜梅园”,还是村口家庙与私塾一体的华国公别墅,还是一处处位列溪水、村路两侧类似千柱屋的斑驳大宅台门建筑,都有生命的长度,唯独这不息不灭的家国情怀、文脉书香,才是延续、支撑起历史的关键。就好像爱吾庐里墙壁上的挂联--“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非精墨佳笔未尝輙书”“风月一庭为良友,诗书半榻是严师”,只要浸润其中的文气禀赋、筋骨情操、精气神儿,洋溢着,绵绵不绝,斯宅就能够与其它众多古镇古村一样,传于口、载于史、存于心、留于世。

  匆匆记于早春正月之西溪留下(渠长根)

责任编辑:何洌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