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无证民宿不能野蛮生长

发稿时间:2019-10-15 16:36:00 作者:邓海建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一张沙发就能开民宿——遍地开花的无证民宿暗流汹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经营起民宿,众多在线旅游平台开拓了民宿业务版图,相关经营乱象也不断涌现。人民网创投频道在Airbnb、榛果、途家、小猪、携程等平台上测试民宿房源注册系统时发现,只有Airbnb提醒房主提交房源营业执照,其他平台无此提醒,即使有选项,也非必填。换言之,没有资质审核,都能开门揽客。

  伴随着火热的“说走就走的旅行”,特色鲜明的民宿供给,满足了旅游热里的住宿刚需。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主要共享住宿平台的国内房源数量约300万套,参与者人数约为7800万人,共享住宿市场交易规模约145亿元。2015年,“要积极发展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出现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政策红利下的民宿行业突飞猛进。这个行业究竟有多火?以下数字可见一斑:2017年,途家获得3亿美元E轮融资,估值超15亿美元,小猪短租也完成1.2亿E轮融资,估值达10亿美元。在资本竞争的初始阶段,争房源、活下去——这大概是民宿平台不约而同的热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民宿发展如硬币的两面:一方面,新业态监管当然要“包容审慎”。民宿不是洪水猛兽,相反,这种经济模式的勃兴,对全域旅游是极大的正向刺激。从重庆到云南、从浙江到黑龙江,不少地方的特色民宿,甚至带火了地方旅游。盘活资源、满足市场,错位竞争、细分服务,民宿大有可为。

  另一方面,民宿乱象恐怕也不容小觑。乱象无非两种:一种是无证经营。躲在监管力有不逮的地方,成为新经济中的风险隐患。比如有的私自安装摄像头,又比如有的严重扰民且存在安全隐患……另一种是肆意违建。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重庆一些寄生在林地的民宿,要么通过掏空部分山体来扩建,要么通过砍伐树木来装潢,“远远望去,青翠的山上这里秃一块那里秃一块”。无独有偶的是,云南大理民宿整治期内,仅仅三个月时间,就有1800多家民房和民宿陆续被拆,其中540多家为与洱海“零距离”的海景民宿。

  民宿再美,也不能逍遥于法外之地。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监管略显“佛系”也情有可原,不过,严格意义上说,既有法律也足够满足监管的“有法可依”。比如从事旅馆业等特种行业,前提是必须依法取得公安机关颁发的《特种行业许可证》。如果“未经许可,擅自经营按照国家规定需要由公安机关许可的行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轻则“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重则“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至于《消防法》等有关规定,更是对公共聚集场所提出了明确要求。关键是,谁来执法、如何执罚?

  即便从较为成熟的海外民宿市场来看,多类别的民宿经营各自相安无事,不过,行业内须恪守规矩还是有的、权责关系还是明确的。当然,相关职能部门恐怕也不能总是慢半拍,更不能让想合规经营的业主“求证无门”。从这个意义上说,清理整顿民宿市场的逻辑前提,是地方部门应培育好民宿产业的“正规军”。

  开放市场、合规监管,无证民宿才不至于继续野蛮生长。(邓海建)

责任编辑:王凤标 见习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