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亟需一场供给侧改革

发稿时间:2019-08-12 16:47:00 作者:谢伟锋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大国,这意味着任何一项民生工程的展开实施,都是要牵动亿万的人心。这其中,针对三到六岁孩子的学前教育,更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的社会公共服务工程。

  我国正办着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学前教育。有权威数据表明,全国当前在园幼儿数量近5000万,相当于一个中等人口国家水平,并且有持续增长之势——从2016年1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那一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2015年多增131万人,是自2000年以来人口出生最多的一年。今年9月,这批新政后出生的首批适龄儿童陆续开始入园。

  笔者的孩子正是2016年出生的,今年9月将入托,是“全面二孩”政策的亲历者。此刻,和所有年轻的父母一样,也经历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不出意外地在公办幼儿园“抢位战”中出局之后,花费更加昂贵的学费入托一所全国品牌连锁的民办幼儿园。两相对比了下,民办幼儿园的优点是离得更近,就在家门口;不足是花费更多,软硬件和更便宜的公立幼儿园有明显差距。背离是明摆着的,但怎奈可供选择的并不多,只能作罢。在投入和产出之间并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或许是当下学前教育阶段的一个写实。

  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将用“洪荒之力”解决“入园难”问题。优质资源的严重匮乏,尤其是普惠性幼儿园的缺口很大,使得“全面二孩”政策在实施到第三年之际迎来大考。化繁为简地说,以加快建设普惠性幼儿园为供给侧改革之抓手,大开“开源之力”,增加优质资源的投入,是抚平焦虑的“关键一招”。

  供给侧改革的要义,是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当前,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充分体现了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性。要加大其中的高质量供给,使“幼有所育”的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在学前教育阶段日益增长和不断升级的需要,成为上上下下的普遍共识。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早在2010年,国务院在《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指出,要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其中,明确要求,“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

  政策出台到全面落实,必然要有一个“若干时间”的跨度。尤其是涉及到学前教育资源供需倒挂的现象,于是,民众的观望和等待成为一种状态,但问题在于学前教育也就是三、四年,“能入园”“入好园”已然是一种时间上的“等不起”。

  就在前段时间,在已经入托的家长微信群中,笔者看到“本市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通知,其中就鼓励把民办幼儿园过渡为普惠性幼儿园。但问及园方是否参与进来了,回答也是不置可否。事实上,把民办园转变为普惠园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涉及到多方利益。作为破题的主要抓手,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亟需一场供给侧改革是大势所趋,不管是建公扶民还是扩容增量,最重要是保证学前教育的质量,不能在大政策背景之下“抢跑”或是“掺水”。毕竟,供给侧改革的关键词最终还是“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作为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既定方针,推动普惠性幼儿园的大力建设,在目前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很多大城市也已经完成了试点到推广的转变。更多的地方,则报以期待之情。“幼有所育”也是教育改革的难点所在,即便再难,但好在终究是“在路上”了。(谢伟锋)

责任编辑:王凤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