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对网游的专业审查越精细越好

发稿时间:2018-12-20 09:12:00 作者:邓海建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生活处处充满矛盾:有人一边骂网游害人,一边又转身骂审查磨人。

  近日,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在京成立,并对首批二十款存在道德风险的网络游戏进行评议。其中对11款游戏责成相关出版运营单位要认真修改,消除道德风险,对另外9款游戏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消息一出,舆情热议。

  20毙9,通过率55%,这一比率直追证监会审核IPO通过率。换言之,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虽然刚成立,还是有所作为,起码不是花架子。但问题是,不少键盘侠是顺着名字直接开喷的——你毙掉游戏,说你下手狠;你不毙吧,说你存在感低。说到底,恐怕还是因为“道德审查”四个字,戳中了某些人脆弱而敏感的“忌讳”。

  一来,道德审查≠道德制高点上的指手画脚。所谓道德审查,说白了不过是拿公序良俗的尺子来度量网络游戏的底子,而并非以道德洁癖的姿态对网络游戏横挑鼻子竖挑眼。因此,以为有了道德审查就不能愉快游戏的想法,显然是杞人之忧。道理很简单,设若委员会把合规游戏都“查死了”,文创产业估计也不会坐视不管。

  二来,就算没有这个“道德委员会”,网络游戏在入场领取准生证之前,难道就真的无须在道德层面做出合规要求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网络游戏运营者自身需要的资质牌照包括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和ICP证;所运营的游戏还应取得游戏出版版号、游戏运营备案。这些前置性审查与备案,虽然没有罗列“道德”要素,但任何文化产品的合法化市场供给流程中,哪个少得了道德关口的审核?

  今时今日的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不过是将网游审查的诸多要素分化出来,属于审查分工的精细化管理而已。这就像在社会分工趋于精细之后,大包大揽的服装厂终将被衬料厂、纽扣厂等所代替一样。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网游行业整体营业收入超过了20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中国游戏用户的规模达到5.83亿人,其中青少年网友玩家大概是2亿。当世卫组织亦将游戏沉迷列入到可上瘾性的疾病名单中时,未雨绸缪也好、沉疴猛药也罢,中国网络游戏发展恐怕是时候将软监管和强监管“合二为一”。今年8月,教育部等八大部门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表示将对网络游戏总量进行调控,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两害相权取其轻,网游产业固然要盆满钵满,社会效益也不能始终短板。

  如果置身网游监管的大势所趋中来看,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不过是“系统作为”中的一个分支罢了。包括游戏分级在内的诸多举措,恐怕还会在后续的网游整治进程中逐渐显山露水。换言之,网络游戏的规范化发展,必会插上德治与法治的“双翼”。

  当然,任何制度设计都是在运行中趋于完善与公平,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也是如此。我们既希望道德审查的规则更为透明和合理,亦期待道德审查能成为网游发展的推进之力。多些沟通和理解、少些对抗和狐疑,网游文化才会为青少年创设“蓬生麻中”的好环境,电竞的欢乐才不至于湮灭在灰黑网游的阴霾里。(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责任编辑:王凤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