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40年记忆】我们的脚步和发展的步伐一起在路上

发稿时间:2018-12-06 16:30:00 作者:沈海辉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作者供图

  “画眉豆,弯勾勾,有女嫁汀州。汀州雨滴滴,赣州雨采采……”这首流传于赣南老区脍炙人口的童谣名叫《有女嫁汀州》。80年代出生的我,自打记事起便伴随这样的童谣和祖父辈的故事,在心底铭刻下三个字——“过汀州”。我老家就在瑞金最东边的日东乡,与福建长汀这个自古兵家必争重镇隔山相邻,相去40公里。

  改革开放之前,相较于去路程更远的瑞金县城做买卖,村民们往来福建省的长汀县则更为普遍,久而久之,在崇山峻岭间踩出了一条能过一人的崎岖山路,形成了连接两省的小通道。那个年代,祖父辈们要“过汀州”必定要先深思熟虑一番,一大早天还未亮便要起身出门,挑上一担要粜的稻谷和几把路上的干粮,翻越武夷山延伸出来的几座千米余脉,穿过遮天蔽日的原始密林,涉过山峰之间的狭长沟谷,进入福建境内时,已到晌午。在县城集市上将稻谷售出后,抓紧购置急需的生活用品,比如家里婚丧嫁娶的物品、过年的简单年货,接着便马不停蹄地翻山越岭跨越省界,摸到家门时已是繁星满天。

  祖父辈们不知疲倦,也不知辛苦,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能有一点空闲用汗水换回一星半点外界的物资,已是欢欣鼓舞的事情。70年代,村里第一台缝纫机便是这样从长汀县肩挑背扛而来,为使机头、机座两头重量平衡,不得不在机座一侧放上几块大石头,一道挑回来。我还从姑姑的口中得知,当年八岁的她跟着十二岁的父亲去长汀探望打小嫁过去的姑奶奶,当行至一处民国建起早已废弃的飞机场停机坪时,只见停机坪上垃圾成堆。父亲神秘兮兮地交待:“等下我喊一二三,你只顾着往前快跑,不要回头”。兄妹二人跑过之后,回头一望,只见一群群苍蝇如同狂风般从垃圾堆上飞起,四处乱窜,嗡嗡作响,铺天盖地。

  80年代,自行车逐渐多了起来,这些备受珍爱的交通工具自然无法像健壮的腿一样无休止地爬坡过坎,父辈们便用自己的脚和自行车轮将村里通往瑞金县城的路给“轧”了出来,“过汀州”很快成为了历史。如今,我依然时常想起我坐在父亲的凤凰牌自行车横杆上的情景,我趾高气昂地拨动着铃铛,却又对把手中间刹车线上两颗锋利的“牙齿”心有余悸。温暖的回忆间,独独忘却了因道路坑洼颠簸而造成的小屁股生疼。

  进入新世纪的那一年,我上了初中。与城里的孩子不同,农村的孩子除了考虑学习外,凑合好自己的吃喝拉撒睡是一系列重大问题,而每周翻山越岭十几里回家一次,需要备足一周的所有物资。当我推行着自行车独自行走在泥泞的求学路上,挣扎在狂风暴雨中时,我第一次委屈地哭了,并且发誓将来一定要离开那块“穷山恶水”。

  十八年后的今天,当初一度让我觉得是“穷山恶水”的家乡,如今却让我愈加眷恋,当初的“穷山恶水”已变坦途。无论是“过汀洲”“进县城”还是现在的“四通八达”,留下的都是改革开放40年的印迹,因为我们的脚步和发展的步伐一起在路上。每当开车行驶在家乡的水泥马路上,我都忍不住停留片刻,用相机定格延续至今的美好,在朋友圈里晒一晒家乡的秀美,跟朋友们讲述那峰峦的苍劲。(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沈海辉)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