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40年记忆】从投稿体验信息化飞速发展

发稿时间:2018-11-25 13:05:00 作者:罗瑞明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网络图)

  很久以前,本人到江西宁都县琳池垦殖场农场参加劳动,三年后被调往场部办公室工作,办公室工作包罗万象,拟写文件、收发文件、上传下达等等,样样都要干,同时还兼通讯报道员。

  当时传播工具非常匮乏,仅靠报纸和广播获取信息。就报纸而言,因琳池处于山区,离县城有120里路,报纸左转右转,日报成了周报,甚至有时还收不到。广播虽说较直接,但因信号不强,常常短路。信息不畅通,写出来的东西老套,语言也不鲜活。

  垦殖场是以农田为主,每当春耕和双抢时,从场部到分场所有的干部和农工集中到农场,以单位划分下派任务,大家一身泥一身汗拼命抢进度。在那个年代,宣传工具非常有限,只有广播和黑板报。为了鼓足士气,场部利用广播和黑板报“大造声势”,对类似轻伤不下火线、助人为乐、超额完成任务者等等,及时予以表扬。

  为了激发写稿热情,场党委书记常常带头投稿,记得当时书记写了一篇表扬两个青年的一首打油诗,“两个青年合台机(打谷机),合手合脚下力气。手忙脚乱笑嘻嘻,夏收夏种争第一”,至今还记忆犹新。作为场部的通讯报道员,毫无疑问要多写快写,这边劳动、那边观察,发现有好人好事即刻就得报道,手上还是泥巴,在草地上擦一擦,拿出笔和纸快速写稿,字歪歪扭扭的,那个时候,既费时又费力。

  要说给场里广播站投稿还好些,写好了交上去就是了,至多也就十多分钟,而要向报纸投稿却不是件易事,要一字一句的写,而且格式要规范,字迹要端正,稍有涂改就得重写,写一篇稿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这仅是第一步。写好了之后用信封装好,邮寄,也许半个月对方才收到,也许就没收到,投出的稿子大都石沉大海,即使很典型、很有影响力的稿件也难见上稿。诚然,其中有稿件质量的问题,而更多的是信息不畅。记得有一次,报社的编辑打来长途电话,说是稿件稍微修改一下可用,结果将稿子修改之后寄过去,再也无音信。

  在琳池垦殖场工作了多年,后又调到其它地方工作,因原来养成的习惯,在工作之余喜欢写点评论之类的文章。手写文章比较辛苦,原本想用铅印打字机学打字,学了一段时间,实在是难记单词,最后还是放弃了。

  到了九十年代互联网进入了中国,因当时网络没有普及,也只是听说。到了2002年,我开始接触互联网,点开网络觉得非常神奇,于是在他人的帮助下买了一台式电脑。电脑买回后,开始看新闻,看完新闻后看新闻跟帖,后来产生了写跟帖的想法,但苦于不会打字,于是下决心练打字,因本人的普通话不太标准,只好学五笔,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用五笔打字已经没有问题。于是开始跟帖,后来又进入论坛开始写成篇的文,到2005年开始用网站和报纸的邮箱投稿,既方便又快捷,轻点鼠标立马就能将稿投到目的地。

  用电脑打字,速度快,复制、粘贴、修改起来轻而易举,而且还可以插入图片;通过电子邮箱投稿,可即刻投,也可定时投,省了很多麻烦,时效性非常明显,尤其是通过QQ、微信,能及时了解网站和报纸近期所需话题,即写即发,互动反馈,互联网为写稿传稿开辟了新天地。

  1994年4月20日,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正式开启了互联网时代。短短的24年里,互联网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0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从2G、3G到4G,又即将迎来5G时代,自动驾驶、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等多个数字经济领域的风险投资规模均位列全球前三。网上支付、网上购物、网上传递信息、网上审批等等,“互联网+”拓宽到众多的领域,一网在手可以解决不少难题,省去大量成本。信息化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出外可以不带钱包,可以不带相机,但是千万别忘了带手机,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工具。

  从手工写稿、邮局寄稿到电脑打字、电子邮箱投稿,从慢到快、从繁到简,多样化、图文化等等,切身感受到中国互联网的巨大变化、高速发展。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显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展示了中国的创新能力,改革开放助推信息化展翅飞翔。(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罗瑞明)

责任编辑:王凤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