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校园APP泛滥要警惕教育商业化

发稿时间:2018-11-13 16:11:00 作者:马涤明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图片来源:网络)

  打热水一个APP,发学分一个APP,跑步一个APP,连无线网络一个APP,刷网课一个APP……在一些高校,原本为方便师生、提高效率的信息化手段在实际管理和运营中却出现了过度倾向。一个个打着“智能便捷”“强制使用”“学分挂钩”旗号的手机APP逐渐编织成一张网,将许多大学生裹挟其中:有的粗制滥造,存在不少漏洞;有的视学生市场为“唐僧肉”,投放各类奇葩广告;有的僵化管理,让学生自行承担损失……

  不应该反对高校推行智能化管理,但一些高校强制学生下载APP,究竟主要是满足“智能便捷”需要,还是其他的考量更大?仅从APP泛滥的情况,就不难分析。打个热水,原先刷个卡就行,现在却要通过APP,反而麻烦了。不仅是“打热水”的麻烦,还不得不忍受APP中各种推送的轰炸。这是在方便学生打水?还是在给软件商扩大市场?

  有专业人士透露,“大学校园是我国最具消费竞争力的市场之一,很多消费类APP创业公司都将第一个市场放在大学校园。”实际上,校园APP的泛滥,很大程度上就是大学与软件商商业合作、共同开发“校园市场”的结果。大学一旦不避讳商业利益,大学生成为“大学商人”的目标客户群,成为校商合作谋利的“唐僧肉”,便不可避免。

  根本问题,一个是当前高校领域中某些角落的铜臭味越来越浓厚,一个是学生权利的弱势。不知从何时起,一些高校在管理乃至教学中掺进了商业思维,把学生当成“目标客户”或赚钱工具。最典型的,是不少高校都在借“实习”之名让大学生充当廉价劳动力。现在,大学生又被充当APP“目标用户”,这实际上是教育商业化的又一个品种。事实上,使用APP的大学生,他们究竟是APP的用户,还是学校智能化管理的参与者,定位并不清。如果说是用户,他们没有拒绝下载、拒绝使用的权利;如果说大学生们是学校智能化管理的参与者,APP带给大学生的只能或主要是便捷高效。但现在看来,APP向大学生的推送商业服务的功能很多都超过了“智能便捷”,甚至APP带给了大学生们不少麻烦,而不是便捷,比如负责人因手机故障或偶尔的疏忽,全班同学的学分或其他成绩就被“一刀切”作废了。

  现代信息技术产品或手段,也都具有双刃剑效应,如果管理者的目的不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可能变味。“打个热水也用APP”或许就是某些高校管理者假“智能便捷”之名,行商业利益之实的结果。主要问题在于,一些学校管理者的权力太大,而学生的权利太弱。这种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行业监管机构应站出来,一是为大学生主持公道,二是制定规则。校园APP泛滥,以及下载使用APP接受各种的霸王条款,皆因规则缺失或监管不力。

  对APP乱象,短期应对办法,应是有关方面尽快发布相关通知,规制“变味”问题;于长远而言,应出台相关法规,规范各种信息技术软件的服务。以校园APP来说,大有必要制定一些规矩,而不能任由一些学校管理者和软件商任性操作。现在,连一些小学都要求家长下载各种的APP,比如“查分类APP”,不下载它,家长就看不到孩子的成绩,这背后恐怕是离不开“利益”二字。教育的商业化必须警惕起来,这些问题不能放任自流,需从快解决。(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马涤明)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