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公共交通安全共建共享不能总在路上

发稿时间:2018-11-03 10:03:00 作者:谢伟锋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有了明确调查结果,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教训极其惨痛。

  悲剧源起于闹剧。

  错过站点本是小事,却一言不合就争吵攻击,殊不知公交车厢里亦有夺命的“路怒症”。无视公共场合秩序,罔顾周围人群利益,这样的闹剧屡见不鲜,“车闹”就是典型。

  堪称惊悚的是,重庆22路公交车,之前因“车闹”而见诸报端多次:2015年12月29日,重庆22路公交车行驶途中因故要过站停靠,一位老者怒抢方向盘,导致公交车撞树,多名乘客受伤;之前的12月12日,重庆22路公交车一位女乘客没有听到广播坐过了站,竟抢夺方向盘,造成行道树被撞倒,车上乘客也有不同程度撞伤。

  从撞树到坠江,从受伤到殒命,现实版的“生死时速”就在身边发生,难道不让人汗毛倒竖?一条城市公交线路上演多次“死神来了”,公众的交通出行沦为“恐怖片”,问题出在哪里?

  司乘的戾气相争?他人的视若无睹?道路的状况复杂?硬件的有待完善?……种种观点被抛出,似乎总在回应一个“点”。从“面”看,公共交通安全的共建共享理念似乎被忽略。很多人把公共交通当成了一种纯粹意义上的消费行为,把交通部门当成了简单的“甲方”。事实上,公共交通出行是有公益性的,是民众共建共享的平台。如果单一强调自己的权益,却忽略了自身的义务,就势必造成公共交通的不可持续性,其后果就是存在的对包括安全在内的公共利益造成不可估量的隐患。

  不断优化公共交通环境,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让市民的出行变得更加快捷,这些功课,是城市建设的基础。问题在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是“一屁股坐下”那么简单。城市版图越来越大,乘客人数越来越多,出行未必都是“诗与远方”,有时是“一站到底”,有时也是“鲱鱼罐头”,不管状态如何,安全到站这一最大利益公约数是底线遵循,谁都无法置身事外。

  在角色定位方面,司机需要更加职业化,甚至是碰到“车闹”都只能默念忍字诀,但事后一定要对“车闹”严肃追责、从重处理,这事关公众安全、事关劳动者尊严;乘客是你我他,在公共场合别有“巨婴心态”,社会文明的良性循环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息息相关。有时路见“车闹”,还真需要“多管闲事”,围观或许就是置自己于险境;城市建设方面,公共交通安全的硬件工作,我们都看在眼里,但还需在软件方面多下功夫,譬如法律的宣讲、文明的宣传、案例的宣教……很多事情都在做,我们期待做的更扎实、更有效。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公交坠江让人唏嘘悲痛,而公共交通安全的共建共享不能总在路上,很多细节还需要走进“最后一毫米”。人人自觉参与、人人自觉行动,公共交通安全有共建才能更好地走向共享,才能更快地走向共同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谢伟锋)

责任编辑:王凤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