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保护儿童权益人人有责

中青网评

发稿时间:2016-11-21 14:4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日前,围绕一档热播的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4》,“蕾力CP”“蕾力夫妇”“蕾力养成”等相关视频、文章和话题刷屏网络,幼童保护、儿童教育问题引发网民激烈争议和质疑。面对“口诛笔伐”,“爸爸去哪儿”官微近日回应表示,理解和支持一些保护未成年人的公益组织和媒体的善意提醒,并表示今后时刻检视自己,更加慎重和细致。

  正视观众诉求,回应社会和网民质疑,无论是主动为之,还是被动应之,值得肯定。然而其回应却难以令人满意。通篇文字,意思明确:节目意在传递正能量,以亲情为本,不支持变了味的过度解读,也反对为了博眼球而无底线的妖魔化语言。并认为对网民造成的误导,对未成年人造成的无形伤害系网上断章取义所致。

  言之凿凿,最单纯的是最美好的,但殊不知最真实的才是最可信的。认真审视节目,其本身在设置议题上就存在错误引导。比如将阿拉蕾童言无忌的话——“等我长大了,我妈就把我嫁给你(董力)了”进行直接播出,并极度渲染广泛传播。同时,阿拉蕾裸露肩膀和穿内裤的画面毫无遮掩地播出,董力在节目中甚至亲吻阿拉蕾、帮其脱衣、共睡一张床等,本身就极具争议。无需断章取义,也非过度解读。

  退一步讲,即便现场操作已经符合儿童保护的规范,节目组的做法依然欠妥。媒体具有示范作用,而在上几季中,节目组也有过很好的示范,在小朋友不小心露内裤的地方会打上各种遮盖的卡通表情,去年的爸爸夏克立,教育孩子“男孩子和女孩子在房间里玩不能关门”。保护儿童隐私,防范潜在危险,并教育孩子“相处不逾矩”,才是节目给予的好的示范。

  在现实生活中,小孩子可以脱离监护人叫非亲非故的男子爸爸吗?可以只穿内衣裤和这样的成年男子同吃同睡吗?或许,作为一档综艺节目,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合理的,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脱离基本的生活实践和规范。对于屏幕前的观众,画面之外全是未知,而屏幕就是所能看到的全部。对于分辨能力弱但模仿能力强的小孩子,并不会像成年人一样拥有正确的意识和观念,反而会降低对“一个成年人和一个儿童在一起”的画面的警惕,把“和陌生叔叔玩耍”当成一场游戏。这样不仅对儿童认知和行为产生误导,且不利于孩子自我安全防护意识的培养。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多年来,不少法律工作者、儿童保护工作者、年轻妈妈、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探索、积极促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但多年的儿童防性侵教育努力,可能因这一档综艺节目产生消解和对冲。节目事小,教育事大。不论是我国偏远贫穷的地方、还是高楼林立的大都市,侵害儿童的案件依然存在,儿童权益保护仍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问题。

  “保护儿童是节目遵循的最基本原则”,这应该是大众传媒的共识,也是社会的共同目的。正是用善意的眼光来看待节目,用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儿童,网民才会提出质疑和提醒。做好价值观引导、维护社会公序良俗,本就是媒体的天然责任。在传播的过程中,对可能产生误导的信息不能为了追求点击量而推波助澜,但更重要的是彻底切断问题信息的源头。

  我们看到,在最新的节目中,可能引起争议的画面、字幕、采访对话已经有了不少删改。但儿童保护问题依然严峻,依然是任重而道远。无论如何,因质疑一档节目引发社会反思,显然比儿童权益被侵害之后的事后反思要好太多也更及时。(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责任编辑:杨丽
返回首页>>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