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女孩被性侵”是社会之殇

杨朝清

发稿时间:2014-12-06 08:00: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近日,媒体报道了云南省临沧市云县一中学多名女生被性侵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名许姓女子为中间人,先收买几名学生,利用学生把女生约出来唱歌,然后女生被拉出去陪社会人员喝酒,爆料人称酒里被下了迷药……警方证实:3名女学生被性侵,目前已抓获涉案社会人员2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12月5日《南方都市报》)

  谁都不愿意看到这种现象发生,人们的分歧在于如何防止悲剧的再次上演。在这个人的不确定性取代自然因素占据主导的风险社会,这些稚嫩的花朵过早地承受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女性被性侵”的背后,既有人性坍塌带来的底线失守,也有保障机制缺失、监管乏力带来的社会治理难点与痛点,更有麻木冷漠社会心态带来的风险防范匮乏。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校园是一个安全、文明的场所;如果校园中的孩子连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人们去哪里寻找托付信任的载体?“女生被性侵”不仅关乎安全教育、性教育的缺失,也有学校和教师监护形同虚设关联,更和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某种程度上的漠视密不可分。

  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深入的今天,偏远地区的一个校园里竟然存在着“法外之地”,为何?在现有的社会治理体系中,校园有其特殊性;一旦教育从业者没有尽到应有的职责,孩子们的安全防护网络就面临着风险。当学校和老师无力庇佑,女生们就可能成为被觊觎、被侵犯的对象。

  同为女性,许某为何将罪恶之手伸向比她年幼的妹妹们?朴素人性上演“变形记”,既可能来源于坚硬现实的挤压和早年生活的影响,也可能和法治伸展滞后有关。许某用暴力手段开路,以营造恐惧来驯服无力反抗的孩子们,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大姐大”。可是,女生们为什么没有及时地向家长和老师寻求帮助和社会支持?

  身处性侵梦靥的女生们,她们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没有迹象表现出来,是不可能的;可惜的是,家长和老师对孩子们所传递的符号信息,缺乏敏感的反应能力,不能及时地给予她们亟需的庇护。KTV、酒店明知孩子们可能会遭受非法侵害,却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人性的“庸常之恶”,让孩子处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不靠”、“三不管”的边缘人群,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作为一种不良社会心态,麻木冷漠或许就是“女生被性侵”的罪魁祸首。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地走向罪恶”。事实上,我们并不缺乏保护未成年人的制度设计,只不过,有些时候,现有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麻木与冷漠的潜滋暗长,让责任和担当不断萎缩;一些原本需要为孩子们建构的保护网没有建立起来或者说成为中看不中用的“稻草人”,让孩子们处于无人“保驾护航”的危险地带。

  “女生被性侵”不仅要求法律给予失范者及时、有力的惩罚,也呼唤着家长和老师以及公众修复麻木、冷漠的不良社会心态,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的护佑和关怀,让他们免受非法侵害。(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杨朝清)

责任编辑:王秀丽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