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伟德
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10月8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其妻子吉娜毕业于安徽蚌埠一中。今晨,评论员杨禹在微博上发布的一张关于蚌埠一中祝贺本校“女婿”获诺贝尔奖的图片引发关注。不少网友戏称该校“攀亲戚”,认为埃里克获奖跟蚌埠一中没有关系。对此,校方回应称,挂出这则祝福是因为高兴,学校不会撤下这则祝福。(10月15日《新京报新媒体》)
借助于贺“女婿”获诺奖这一创意,安徽蚌埠一中很快就成了媒体和舆论关注的热点,并顺利实现了“上头条”的愿望。然而如此做法,却又难免让人诟病,表面上的投机行为又将其虚荣心态暴露无疑,问题是人家获奖是人家的事,与你蚌埠一中何干?如果因为获奖者在其校读了书,就可以拿“女婿”为自己贴金,那埃里克·白兹格的妻子吉娜的父母又被置于何地,那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又被置于何处?
即便是真“女婿”,也要有一定的关联性才能进行宣传,否则就会师出无门,道起贺来也会底气不足。且别说埃里克·白兹格的成功,跟其妻子是否有关系还有待验证,即便“成功也有其妻的一半”,跟蚌埠一中也没有半毛钱的关系,靠这样的方式为自己贴金,并作为炒作的工具,可以说是虚荣心极度膨胀之下,已然丧失了最基本的原则和底线,也暴露出在浮躁而功利的心态之下,一些人已然处于饥不择食的地步。而学校作为塑造灵魂、培育人格之处都尚且如此,意味着整个社会的状况更加糟糕。
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并非一例,很多做法因为过于出格而显得荒唐,比如前不久,网友@花溪大学城贴出的一张条幅照片显示,9条祝贺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新校区落成的条幅从校门顶上贴壁而下,祝贺单位分别是斯坦福大学、慕尼黑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排名靠前的高校。虽然后来校方解释此为细节失误下的“乌龙事件”,然而无论其如何辩解,公众对其“司马昭之心”可谓心知肚明。如果再揆诸现实,这样的做法不过是整个社会现状的一个缩影而已。
傍名人,傍富翁,“以傍为荣”似乎成了一种通病,大的方面有各个地方的“名人故里”之争,小的方面则有各种关系的牵强附会,说白了都不过是想借助于名人光环为自己贴金,从而达到忽悠的效果。在“虚荣化生存”的生态之下,很多人很容易被假象和外表所迷惑,比如湖南省某县的一名农民樊××今年44岁,相貌平平。为了实施诈骗,他网购一只假“劳力士”金表和一枚假钻戒,衣着打扮很像一个有钱老总。以恋爱之名先后与5名单身大龄女子交往,共诈骗钱款近20万元。一只假金表就能获得5名女性的献身,而骗子们仅凭“上面有人”,就能上演“农民骗倒厅官”的奇迹。当“扯虎皮拉大旗”成为一种潜规则之后,效仿者必然趋之若鹜,连本应务实而理性的学校也难以免俗。
虚荣至上说到底还是缺乏独立的人格和充分的自信。没有厚积薄发的耐心,也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于是就只能把心思花在“傍名借名”的炒作上,造投机钻营的贴金来营销和宣传自己。问题是,社会如此功利而极端,虚荣而浮躁,又靠什么来进行基础的打造,凭什么来进行能力的积累和素质的打造,在培育独立的人格之时,塑造健全而健康的社会品质?(堂吉伟德)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