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法院新闻发言人要在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

谢伟锋

发稿时间:2014-10-14 13:20: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11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官方网站“中国法院网”上公布了全国1995家法院的3281名新闻发言人的联系方式。12日,中国青年网记者随机拨打了部分刚公布的全国省级高院新闻发言人的电话,并就法院如何应对儿童失联案件进行了采访。(10月13日 中国青年网)

  这部分被拨打的手机号码均能被及时接通,新闻发言人也用良好的态度和细致的解释一一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面对媒体的“突然袭击”,这部分法院发言人的反馈成绩堪称良好。当法院新闻发言人成为一项制度之后,“快说话、说实话”自然就成了实打实的标准配置。

  记者抛出的问题具有相当的应景性,就是如何应对儿童失联案件。电影《亲爱的》热映,“失踪超过24小时,警方才会立案”的台词引热议。已有公安部专家称“儿童失踪或走失,家长应立即报案,警方会第一时间立案调查,不需等24小时。”此类消息的扩散,对那些面临问题的家长来说,无疑是具有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而解答儿童失联案件并非是公安一家独有,法院也有向家长进行普法宣讲和教育的义务。同时,法院在审理涉侵犯未成年人权益案件时,将会面临着社会对此的重大关切。这项工作要做到信息对称,新闻发言人无疑是其中的关键。

  大问题不缺位,关键时刻不失语,这让法院新闻发言人成为法院工作合格与否的重要标杆。当今法治社会的建设已迈上新的高度,人民群众对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诉求也水涨船高。加之法院新闻发布和司法公开工作的纵深发展,一些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这些都让法院新闻发言人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3000余位全国法院新闻发言人名录甫一公布,更是态度鲜明地传达出法院对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的重视程度。

  这样的“广而告之”是法院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升级版。从2006年开始设立新闻发言人,再到2009年开始实施新闻发布月度例会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月度新闻通气会制度。法院每月至少两次向媒体通报法院工作情况和典型案例的状况已成一种硬性制度。如今全国法院新闻发言人的名单公布,新闻发言人的制度执行成了能微观聚焦到具体某个人的范围内,而这个人离普通百姓的距离很可能就在几公里范围之内。民众有了更加真实的服务感知。

  三级法院的新闻发言人全部走进群众视线范围,也起到一种倒逼作用。在个别地方法院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会流于形式,并不能及时地将法院工作推介出去。沟通不够、信息不对称导致公众对司法公信的猜疑指责,还有些信息公布跑在了道听途说后面。这样人为的短板,容易模糊社会对法院工作的认知感受。而这次省高院、市中院和县法院的新闻发言人名单公布,无疑可以把问题直指问题的核心。群众的一个电话,一封邮件,让法院掌握信息发布和话语主动权同时,更能堵死虚假消息的空穴来风。

  媒体记者拨打的是省高院的新闻发布人电话号码,而基数更大的市区县一级法院新闻发言人,他们的第一时间反应如何,将直接决定此项制度的延伸性。“最后一公里”的执行情况,将检验法院新闻发言人名单公布之后的效应试金石。(谢伟锋)

责任编辑:王秀丽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