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谁来继承邵逸夫的慈善衣钵?

王海

发稿时间:2014-01-08 07:4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昨天清晨,香港的邵逸夫先生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消息很快传遍华人世界乃至全球各地,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社交网络上许多人发言表示真诚的哀悼和怀念。

  邵逸夫是位成就卓著的富豪,他的影视王国冠绝亚洲,多年来培育出了数不胜数的演艺人才,是享誉世界的香港影视巨人。不管在内地还是香港,几十年来的几代人,都是看着他制作的电影、追逐着他培养出的明星一路长大。

  但是,邵逸夫的离世如此牵动人心,显然主要并不因为此。中国人向来懂得感恩,可以说,在中国凡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尽管绝大多数和邵逸夫素不相识,但大部分直接或者间接都承受过他的恩惠。对于此,大家怎能忘怀。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从农村考入大学校园。可以说,四年的大学时光里,学校一角里绿树红花隐映下的逸夫楼,给笔者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在逸夫楼,笔者第一次欣赏到了曼妙的小提琴演奏,第一次享受了激动人心的讲座,第一次欣赏到了难忘的外语诗朗诵。每次走进庄重的逸夫楼,走在软软的地毯上,笔者都感受到邵逸夫这位香港娱乐大亨和自己原来并不遥远,并有着发自内心的感激。

  邵逸夫离世当天,有心的网友就发布了一张百度地图,上面星罗棋布,标注的都是各地的“逸夫楼”或者“逸夫馆”。漫步中国高校,“逸夫楼”是一道别致景观。邵逸夫慈善为怀,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捐款超过100亿港元的邵逸夫,倾囊相助香港、内地的教育科技事业,是众人交口称赞的著名慈善家。20多年来,邵逸夫在内地的捐建项目总数超6000个,其中80%以上为教育项目,受惠学校千余所。

  邵逸夫并不是香港最有钱的人,却是在内地最有口碑的香港慈善家。他对内地几代人所产生的影响,有辉煌的影视事业,有艰苦创业的故事,更有他持之以恒的慈善举动。他的义举,迄今无人能够超越。

  反观这些年,在内地做慈善的人有很多,其中不少来自演艺界。但大家也看到,时不时有人会对一些慈善活动或者举动提出质疑,网络上充斥着怀疑、辩驳和委屈。不可否认,眼下慈善成了一些人炒作、宣传和求名的工具。正因为此,“诈捐门”才屡见不鲜。甚至,还有一些人把慈善当成了一门生意,既求名,又图利。其实,这根本不是慈善,而是蹚慈善的浑水。大家都能看到,邵逸夫的慈善,是实实在在的,大家都看得见,许多人受惠。尽管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但各地的逸夫楼默默无言,已经说明一切。

  “仇富”心理,是今天我们内地的社会问题之一。与受人诟病的一些富人相比,邵逸夫白手起家,靠勤奋和智慧积累了巨额财富,最终又都用财富回报社会。他的富,没有谁仇。邵逸夫自幼受苦受累,逐渐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然后又转身成为慈善家。如今他虽然离世,但除了逸夫楼,天上还有一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行星。邵逸夫“立功”、“立德”、“立言”,践行了中国古人推崇的“不朽”之说。

  很多人都想追求不朽,但显然只靠财富并不能达到这个目标。“利”是流动的,绝大部分的“名”也只是短暂的。尤其是靠做慈善求名,如果没有足够的真诚,那慈善也就徒有虚名,甚至成为闹剧,不仅不可能赢得声望以及尊敬,而且只能证实虚伪。

  邵逸夫先生离世了,遍布高校的逸夫楼,会让大家永远记住这位慈善家。邵逸夫捐助内地开始于上个世界80年代,今天中国内地已经和过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这些变化里,有着邵逸夫的推动力量。想当年,中国内地还没有所谓的“富豪”,但30年后的今天,内地的富豪数量很多,占有的财富也远远超过了邵逸夫。我们已经不乏富人,也不乏需要帮助的人,所以说,我们已经具备了成就令人尊敬的慈善家的条件。只看会有谁,来接过邵逸夫的慈善衣钵,赢得邵逸夫如此的品格和名望。 (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王海)

责任编辑:张晓航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