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重阳节“不希望活着”的老奶奶渴望什么?

王海

发稿时间:2012-10-23 07:18: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央视10月21日播出的一段采访,使得不少观众心酸、心痛。记者在北京随即采访一位80岁的老奶奶,问她现在最在乎什么?那位看起来很硬朗的老人竟然称:年龄大了,不希望活着。这位老奶奶说,从孩子身上感觉不到温暖。当记者问希望女儿们为她做点什么,她回答:"什么也甭做,就回家看看,多交流交流。嗨……现在有话没地儿说去!"

  今天是农历九月九,是重阳节,也是老人节。长寿,是是中国人传统梦寐以求的人生三吉之一,也是自古人人艳羡的三喜之一。但是,央视采访的这位80高龄的寿星竟然说"不希望活着"。如此绝望之语,一时在许多人们心中引起震动。许多为人子女者,可能才第一次知道,孤独原来对老人是如此地痛苦煎熬。如果是缺乏子女关怀的孤独的长寿,对老人来说,就很可能是"生不如死"。

  这位老奶奶的期望,就是子女们"回家看看"。这不是很高的要求,但对许多为人子女者来说,很可能并不容易做到。三十多年来独子政策的推行,三十多年来城市化造成的人口大迁徙,两相叠加,使得不少家庭只剩下老人独守空巢。"父母在不远游"的中华古老传统,在当下已成为不可能,"常回家看看"则成为无数父母对子女的最大期盼。

  尽管交通和通讯手段不断发达,但"常回家看看"对许多人仍是一个奢侈的话题。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成为许多子女不回家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安慰自己的借口。最大规模的城镇化、最大规模的独子化、最快速度的老龄化,作用到每个家庭,那就是许多老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缺少子女关怀,忍受孤独寂寞。子女的电话成为唯一慰藉,子女能回家成为最大期盼。

  对此,许多人都深有感触。笔者父母也已年过七旬,自己也做不到常回家看看。每次拨通电话,都能感受到电话那端急切的欣喜,聊过一会儿之后,往往能感受到老人不愿放下电话的"没话找话"。偶尔回家探望,老人前夜经常会兴奋地失眠,见面之后更是忙前忙后,深夜也不肯去睡。见面时的欣喜,恰恰反映了他们平时思念的煎熬、孤寂的痛苦。每想到这时,笔者就会提醒自己,平时要多打打电话,有机会要多回回家。

  接受央视采访的老奶奶称"不希望活着",这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特殊的个案,许多老人难忍空巢孤寂自寻短见的悲剧,已经在各地不断发生。这些悲剧虽然有时代的原因,但真的不该发生。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现在听来令人匪夷所思,恰证明了孝道的式微。当下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医疗条件不断提高,我们不需要"卧冰求鲤",也不需要"尝粪忧心",只要常打电话聊聊,常回家看看。做不到有做不到的理由,比如工作忙,比如应酬多,比如假期稀缺要旅游散心。其实,这要看把老人放在什么位置,如果总是排在最后,那么前面永远都会有做不完的事情、用不尽的理由。
  今年7月11日,北京小伙樊蒙辞去工作,用轮椅推着母亲历时100天,走了4000公里,穿越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贵州,于10月18日抵达西双版纳,实现了腿脚不便的母亲多年来看看西双版纳的梦想。这件刚刚发生的事情告诉我们,只要真正爱老人、敬老人,所有理由都是借口,所有原因都是推脱。父母是子女的创造者,甘愿付出一切,如果可过倒过来,那么还有什么子女做不到?

  父母是我们身体的来源,家是我们心灵的故土。世界很大,人们很忙,许多人在拼命寻找幸福,却不得其所。想必,明天社会上又将掀起一个敬老爱老的高潮。其实,我们只要记得拿起电话,陪我们的父母说几句话,就能收获、体味到久违的幸福感觉。(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王海)

责任编辑:杨雪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