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年轻人当杜绝吹牛恶习

王海

发稿时间:2012-08-18 13:4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0208人进行的调查显示,62.9%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爱吹牛的风气在年轻人中严重。年轻人都爱在哪些方面吹牛?受访者首选"人脉关系",其次是"经济收入",排在第三位的是"消费情况"。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吹牛?"社会风气越来越浮躁"、"吹牛可以增加自信和面子"、"吹牛可以获得人际交往中的优势"排在前三位。(8月16日《新华网》)
       吹牛,自古就被认定为一种坏品行,它的"近亲"有"肤浅"、"虚伪"、"虚荣"、"势利"等等。在许多传统笑话、相声、戏曲等文艺作品中,常有各种吹牛的情节被拿出来供人嘲讽。社会发展了,时代变化了,岂能想到,吹牛这种向来被人不齿的行为,今天竟然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
       有人说,吹牛也是出于无奈,是"处世"的需要。眼下,我们已经走出了几千年的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吹牛没有用,吹牛也没人信,甚至吹牛就会被揭穿。今天,需要打理的社会关系中,陌生人越来越多,以至于和陌生人打交道已经成为大家主要的生活方式。既然都是陌生人,既然大家时间都很紧张,如果不塑造出一个"完美"、"有力"的形象,就不能在一堆陌生人中脱颖而出,或者说就会被湮没在众人之中,成为最不被关注的对象。如果总是这样,就无法被人重视,就无法获得想要的各种社会资源。吹牛真的能成为处世宝典?
       吹牛,其实就是撒谎。撒谎可以达到一时的目的,或者获得一时的自信、满足和快感。但是长远来看,一个谎言需要十个谎言来掩盖。年轻人大多非常在意自己的品行,年轻人更需要塑造自己的道德形象,那就不撒谎,不吹牛。因为,除了极少数特殊情况者,大部分人都没有足够的心理素质承受谎言被揭穿的尴尬。
       也就是说,吹牛的初衷,可能是为了获得一些自信。但穿帮之后,当事人不仅得不到自信,反而被打击了自信,收获惭愧。
       有人说,吹牛,就像一帮人,大家都穿增高鞋,谁不穿反而就成了矮子。结果就是最后是大家都穿上了内增高鞋。是的,吹牛也会传染。一个互不熟悉的饭局,往往最后成为吹牛大会。这种吹牛大会无所不在,甚至已经成为了套路。从祖宗三代说起到家里的宠物,一切都会成为吹牛的内容,一切话题内容都是吹牛。你吹牛我打锣,你吹罢我登场,身处这种氛围和环境,大家不能互相客观评价,甚至不能自我评价,何益之有?
       的确,许多人吹牛并没有恶意,仅仅是为弥补落差,以此博得别人的关注和重视。吹牛能让自己获得一种满足感,自己在自己的大话里完成了心理满足,一时降低了内心的自卑和焦虑。但是,一时虚幻满足带来的快感,可能就像毒品一样,清醒后只会增加自己的内心焦虑。什么都弥补不了,什么都实现不了,明明做不到,只会徒给自己增加压力。
       吹牛成风,是个人品行不成为个人资本的表现,也是劣币驱阻良币的结果。吹牛本身,就是一种道德放弃,就是一种不诚信,就是一种谎言。吹牛成风,说明品行在大家心目中的分量在降低,至少不成为"成功"的重要指标。 
       吹牛,只会给年轻人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带来危害。一方面,吹牛会让虚假的自我越来越大,真实的自我越来越小。吹牛就是造假,就是逃避现实。另一方面,吹牛的确可以让人在人际交往中暂时获得尊重,但一旦被识破,成为笑柄是小,失信于人事大。
       吹牛过后,被麻醉的片刻烟消云散,自己重新回到真实之中。并且,吹牛者还要为自己吹出的牛背负各种压力--精神压力以及物质压力--吹牛时收获的几句虚假吹捧已经不在,被吹捧时获得的飘飘然已经不在,内心只会更加焦虑,既有道德的焦虑,也有自己梦想和现实差距如此赤裸裸的真焦虑。
       吹牛是最低级的生存技巧,牛皮吹大了,看着怪唬人,但一阵风都扛不住。人生在世,不仅活命,更重立身。年轻人正是立身的时候,尤其应该杜绝吹牛恶习。
       (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王海)

责任编辑:陈晨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