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人生不只为挣大钱当大官

王海

发稿时间:2012-07-15 07:34: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一天之内,两个有关“挣大钱、当大官”的新闻事件,在网络上激起波澜,也叩问着当下人们的价值取向。

  “爸爸,对不起!我北大毕业,但我没能挣大钱、当大官!”一名北京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在北大未名BBS上发帖称,自己只找到了一份月薪8000元的工作,被父亲恶语相加,家人觉得他很“丢脸”。(7月13日《国际在线》)

  “学好地理,是为了更好地?-- A、当大官; B、赚大钱 ;C、让父母高兴; D、生活。”这是重庆市南开中学地理结业考试的首道选择题,题目要求“只有一个是正确选项”。很无厘头?但学生认为,“这道题目出得很好”。(7月13日《重庆华龙网》)

  和大部分的网络事件不同,两个事件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它们揭开了一个盖子,盖子下面是赤裸裸的两个问题--读书为了什么?成功如何评价?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发帖的北大硕士生说的很明白,在其父母的意识中,孩子北大硕士毕业,自然应该挣大钱当大官。如果做不到,就是失败,就是“丢脸”。在重庆南开中学的试卷中,四个答案赤裸裸无比现实,即便是“让父母高兴”和“生活”两个选项略微含蓄,但深究下去也难脱“名利”范畴。可见,从家庭到学校,许多孩子在步入社会之前所接受的成功观,无非是挣大钱和当大官。

  家长希望孩子好好读书,未来挣大钱、当大官,学校设定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不出“钱、权、名、利”四字。对于这些,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痛加驳斥。但不可否认,这种观念却真实且广泛地存在于公众内心。金本位、官本位、学而优则仕的土壤依旧肥沃,公众的追求过于单一,钱、权仍是社会评价成功的重要标准。

  许多家长对子女满怀期待,并且这种期待不是建功立业,也不是自由发展,而是升官发财、出人头地。可以想见,一些父母或者是因为时代以及个人的原因,把一生未竟的目标寄托在孩子身上。或者他们看到了拥有钱权者的光鲜,希望孩子能给他们弥补遗憾或者虚荣。其实,儿孙自有儿孙事,儿孙自有儿孙福。尽管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投资的工具,也没有义务为父母赚取虚荣。

  把升官发财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本身就是一种无知和自私。这种期望对于年轻人而言,既是内心压力,也是理想阻力。一旦无法对抗或者排解,很可能让他们放弃理想、放弃规划、放弃爱好、放弃内心的自由,充满纠结地踏上他们本不愿走的人生道路。

  时代在剧烈变化,父母所经历过的社会,和子女所面对的现实,已经大相径庭。但是,许多父母依然用过时的社会经验来指导和要求孩子。比如,过去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现在已变成了大众教育。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有些父母并不知道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依然以为北大毕业就像戏剧里的“状元及第”一样,敲锣打鼓衣锦还乡。

  父母对子女升官发财的期望,当然有金本位、官本位的根深蒂固的原因,但也有培养学生太难的原因。可以想见,一个普通家庭从幼儿园开始供给出一个名校毕业生,想必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和努力。代际之间培养的高成本,自然令父母对回报有高期待。在这种思维逻辑下,北大硕士毕业不能“挣大钱当大官”,对于父母来讲,从某种角度来看就会是一个失败的投资。如果不全面和长远来看,必然会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

  其实,人生的路很长,评价成功的标准有很多,理想也应该是多样化的。除了当官和发财,道德、事业、奉献、爱好、自由发展,都是值得追求和值得称道的人生命题。即便把当官发财当做目标,毕业也只是事业的开始,还远不到盘点和下结论的季节。社会充斥的急功近利、精于算计,如果一股脑地传递到年轻人身上,则危害多多--他们的理想和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王海)

责任编辑:黄群雅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