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时事 >> 正文

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发稿时间:2025-08-07 09:16:00 作者:施郑平 来源: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阳泉百团大战纪念馆时强调,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此,我们要讲好抗战故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凝聚社会各界思想共识提供思想保证。

  伟大抗战精神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伟大抗战精神,产生于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它如巍然矗立的精神丰碑,照亮了我们中华民族淬砺血性、度尽劫难、书写荣光的奋斗征程,是中华民族在十四年血与火的苦难熔炉中淬炼而成的精神瑰宝。其内涵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我们要深刻领会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实质,让其在新征程上继续传承下去。

  传承伟大抗战精神,首要在于夯实历史根基、深化宣传教育。伟大抗战精神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而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质和高尚追求,源自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当。持续深化对抗战历史的研究,挖掘更多真实感人的英雄事迹,如“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的悲壮、“八女投江”的凛然不屈等,进一步丰富对抗战精神内涵的理解。将抗战历史和抗战精神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系统性地纳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体系。统筹融媒体平台、抗战纪念馆及博物馆资源,创新运用沉浸式戏剧、VR战场还原等互动形式,让公众在“身临其境”中触摸历史脉搏、感受先辈温度,在内心深处激发对家国情怀与抗战精神的强烈共鸣和高度认同。

  传承伟大抗战精神,需要融入文化建设和生活实践。通过润物无声的文化传承,将其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符号与生活实践,使其成为滋养国家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水,进而筑牢新时代最深厚的民心根基。将抗战精神融入文艺创作,打造时代文化IP,鼓励如《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等抗战主题动漫、游戏、数字纪念馆等新形式,使杨靖宇、赵一曼等英烈们的英雄事迹、“地道战”“地雷战”等群众智慧在多元叙事中焕发新生,使精神价值在艺术感染力中深入人心。构建浸润式生活场景,在社区打造“烽火记忆”故事角,组织“左邻右舍”互助组,邀请老兵或后代讲述“一张老照片背后的家国故事”;将“宁死不屈”“坚忍不拔”等精神特质融入村规民约、优良家风家教,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标尺和行为自觉。

  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离不开制度化保障。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仅存在于历史记忆中,更深深嵌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发展中。要确保其永续传承,必须将其融入党和国家的治理体系之中,将其应用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过程中,必须高举《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利剑,严惩诋毁英烈、歪曲史实的违法行径,坚决捍卫精神高地,守护民族集体记忆的神圣性。

  新时代新征程,当爱国情怀在青年血液中奔涌,当民族气节于时代考验中挺立,当英雄气概化为攻坚克难的利刃,当必胜信念照亮复兴路上的迷雾,这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唯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让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精神之光照亮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以万众一心的爱国情怀、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杨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