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评论 > 时事 >>  正文

【地评线】“扑下身子”把调查研究之风一以贯之

发稿时间:2024-04-08 17:08:00 来源: 大河网 作者:夏志强 中国青年网

  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通知发出后,各地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有了切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同志曾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执政为民的一项“基本功”。战争年代需要调查研究,和平年代仍然需要调查研究。只有经过调查研究才会对客观事物做出准确判断,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

  调查研究要“身入”,多些接地气的面对面,少些“键盘对键盘”。“身入”是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党员干部只有身体下去了,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掌握做好工作的主动权。“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心中有民,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沉到一线,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诚然,基层条件艰苦,但是越是这种场合越能考验党员干部的民生情怀,心里有群众有苦不觉苦,心里没群众就会图舒服。能否做到“身入”是对党员干部的一次真正考验。

  调查研究贵在“心入”,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切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有带着问题下去的“用心”,避免调查研究漫无目的。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图形式,做样子。有些党员干部做调查研究时陷入了一种形式主义的误区,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实则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成效。有些党员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表面上看人确实下去了,但是他们的心却没在基层,而是想着怎样出点政绩、增加升迁筹码。这样的党员干部十之八九不会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戴。人民群众需要的是真抓实干的实干家,而不是只说不干的嘴把式。要做到“心入”就要知行合一、表里如一,围绕破解制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摸实情、求实效。要改进作风,做到经常化调查研究,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用心用情为人民群众分忧解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一工作路线。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就是不能走过场、做秀场,关键就在于把群众放在心上,甘当小学生,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掘出来,把群众的各种意见集中起来,把群众形成的经验总结起来。要依托调研得来的第一手资料,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发展的时与势。要敢于较真碰硬,深挖深层次问题,分析症结。要善于打破常规、逆向思考,推陈出新,提出科学的解决之道,不能坐而论道、光说不练。否则,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距离只能越来越远。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我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导向做调查研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把良好的调查研究之风一以贯之,始终不渝,从而促进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夏志强)

原标题:【地评线】河声丨“扑下身子”把调查研究之风一以贯之
责任编辑:朱浩天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