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各家保险公司越来越青睐在城市中心区域设立康养社区。以上海为例,近期多家险企有新动作。9月28日,太保家园普陀社区正式开业。10月23日,国华人寿旗下首家旗舰康养社区体验中心正式对外开放。11月4日,大家保险集团宣布旗下第十三家城心医养社区落子上海静安。
一个时期以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养老成为一道社会必答题。当下,六七十岁的老人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们上有老下有小又得工作,生活压力可想而知,指望他们养老很不现实。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很多地方开始大兴土木,大量兴建老年公寓,旨在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一份保障。事实证明,老年公寓的建设是老年人幸福指数的重要考量。
然而,笔者注意到,有些地方在兴建老年公寓时过于注重高大上,有的老年公寓设施装修豪华,室内陈设完全现代化,但是看看公寓价格人们的心已经凉了一半——入住老年高档公寓少则八九千、多则一两万,这哪里是老年公寓,分明成了豪宅,很多人只好望而却步。
普惠才是老年公寓的“养老姿势”。一方面,普惠型养老公寓才是大多人的首选。通常情况下普惠型养老公寓价格适中,设施也相对齐全,医疗条件也能满足需求,每月一两千元的公寓入住费大多人都能承受得起。人们都向往有品质的生活,但是享受有生活的生活品质离不开经济的支撑,没有经济实力做支撑,就很难享受到高端服务。
另一方面,对于有相当经济实力的老人来讲,适当地建设一些高端老年公寓未尝不可,但是要适可而止,不可一味地贪大求全,毕竟能入住高端公寓的还是少数人,如果不顾客观事实,盲目地兴建大批高档老年公寓,势必会陷入“曲高和寡”的困局。高端老年公寓建成后入住者屈指可数,无疑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得不偿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十四五”规划中首次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从卫生健康领域单列出来,凸显了党和国家对老年工作的重视。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悉,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2.67亿人。尽快建立与老年人相适应的养老救助机制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做好“三老”(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篇大文章,事关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事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必须始终不渝、一以贯之。就养老而言,顺应民意期待,建设老年公寓充分考虑到大多数老年人的利益诉求,以普惠为主才是正确的“养老姿势”。(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