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已经有一个多月,丹江口水库库区民众为保一池清水而做出的牺牲却还在继续。近日,丹江口水库集中清理了一批养殖网箱,却也带来了渔民卖鱼难的问题。“为保证南水北调的水质,湖北丹江口限期清理库区养殖网箱,300多万斤成鱼扎堆上市,渔民赔本卖鱼,仍没销路。爱心人士和吃货,快来帮帮他们,别让渔民的汗水白流。”湖北当地媒体报道丹江口库区渔民卖鱼难的问题后,@人民日报、@新华视点等多家中央级媒体亦接力传播。
吃水不忘挖井人,现在库区民众又遇到了困难,当然不能袖手旁观。“可爱的渔民们为了北方的人们吃上优质的水,已经做出了那么大的牺牲,咱们也要帮助他们卖出去这些活蹦乱跳的鱼才是!”微博上也有不少网友积极转发,呼吁购买“爱心鱼”。2月1日,@十堰晚报传来好消息称:“10多天的时间里,丹江口的爱心鱼已经卖出了80多万斤,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水产销售商纷纷响应外,阿里巴巴、苏宁等电商巨头,日前也关注起丹江口‘爱心鱼’的销售情况。”
为了保障库区水质,让北方人民喝上放心水,库区民众忍痛清理网箱养鱼,确实是大义凛然。为此,丹江口市在计划2015年底前彻底取消网箱养鱼,也是“蛮拼的”。地方以及中央媒体等通过微信、微博,掀起一场“微公益”,帮助库区民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样值得肯定。相信在媒体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库区渔民卖鱼难的问题,应该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网箱养鱼是一种将网片制成箱笼,放置于一定水域,进行养鱼的一种生产方式。据了解,80年代开始,为了发展解决生计,库区渔民开始探索发展网箱养鱼。为了解决失地移民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当地政府也一度鼓励和支持渔民进行网箱养鱼。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丹江口市成了全国最大的网箱养鱼基地,10多万只网箱遍布在库区里。网箱养鱼成为十几万渔民家庭赖以谋生的手段和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网箱养鱼投饵的方式对水库溶解氧承受能力带来挑战,残饵以及鱼的排泄物长期沉积,也增加了水中的氨氮含量,严重威胁影响库区水质。
2014年,《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丹江口水库作为饮用水保护区,不得存在养鱼等行为,要求“由当地省人民政府组织逐步拆除现有网箱养殖、围网养殖设施”。实际上,近年来,针对网箱养鱼带来的水质污染,全国多地水库库区也都展开了治理网箱养鱼的问题。检索媒体报道,丹江口水库网箱养鱼污染水质的问题,早在多年前就引发了关注和讨论。丹江口市早在2012年就要求采取措施禁止新增网箱养殖,逐步取消网箱养鱼的行动一直在有计划地进行。
既然取缔网箱养鱼可谓是势在必行,也早就在计划之中,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这场“鱼贱伤农”的危机是否原本可以避免?取缔网箱养鱼的方式能否更细致、更平和?能否别以这样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在集中取缔网箱养鱼之前,当地政府是否预料到了可能造成卖鱼难的问题,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政府当初鼓励渔民发展网箱养鱼,现在要拆除这些养鱼设施,对渔民来说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对渔民的补偿是否纳入了考虑?
同时,作为数万家庭的生计所在,取缔网箱养鱼,渔民上岸之后怎么办?这是另外一个不容我们忽视的问题。网友@武当山陈小二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丹江口水库为确保南水北调水质,清理网箱养鱼,对渔民也是影响颇大。去年拖鱼受损的网箱还没处置好,今年又要搬迁,没地方住了啊。还有,坝区其他渔民都期待能够妥善处置。”
2014年7月,南水北调工程前夕,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和郧县等多个县市就已经启动了集中取缔网箱养鱼的措施,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取缔丹江口库区网箱养殖工作指挥部”,要求“依法依规、属地管理、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限期拆除。严格时间节点,分阶段逐步实施。即先进行登记锁定,每出售一批成鱼,销毁一批网箱,到明年年底,网箱养殖取缔工作全部完成。”
看似雷厉风行的行动背后,却是地方政府和渔民的艰难选择。对于当地政府来说,曾经的支柱产业现在要彻底放弃;而对于库区民众来说,这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取缔网箱养鱼之后,他们可能要重新寻找生存的方式。取缔网箱养鱼的难度,并不一定亚于一次移民,但为了顾全大局,又非如此不可。
这些不讲条件、识大体、顾大局的库区移民,为了几千里外素不相识的同胞,为了国家的发展,一次一次做出牺牲,不仅舍弃了自己的故土,放弃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现在又要再一次面临失业的危险。肯定不能够取缔网箱养鱼就不再管他们的死活,还得为他们找到上岸之后的出路。那么,配套的就业帮扶政策是否已经准备好?这些都是对当地政府的重大考验。当然,面对几十万人的就业问题,没有省一级政府乃至中央层面的支持,地级市政府恐怕也很难办。(杨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