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思想者 >> 正文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发稿时间:2025-11-16 10:52:00 作者:林科达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立足“十五五”时期承前启后的关键定位,围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列战略部署,将高质量发展明确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把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

  筑牢安全屏障与发展根基

  统筹安全和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更是“十五五”时期应对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方法论。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随着发展质量越高,对安全的需求也会更加多样化、多层次。针对能源安全,我们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夯实国内产量基础,提高自我保障能力;针对金融安全,我们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提高开放条件下风险防控和应对能力。实践一再表明,没有安全的环境,什么发展也实现不了。坚持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树立底线思维,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竭尽全力守牢安全大门,才能切实保障长治久安,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安全的保障。通过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安全。曾经,我国航天监测技术薄弱,太空信息获取艰难,安全预警受限,通过北斗组网、高分卫星升空,实现全方位实时监测,筑牢安全太空防线。因此,要发展高科技、高效能的新质生产力,为其他领域的改革提供助力。当前,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要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就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基础,只有发展水平提高了、综合国力增强了,才有捍卫国家安全的坚实物质支撑,才有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过硬手段和更多选项,才有塑造国家安全态势的相应实力和水平。

  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是首要任务。“十四五”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从31.3万亿元增至40.5万亿元。“十五五”期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对生产设备、流程进行改造,实现转型;另一方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统一。同时,推动产业协调发展,形成跨界互促、协同增效的新格局。

  强化内需引擎,深化改革动力。立足我国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达50万亿元的规模基础,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撬动社会资本投向短板领域。拓展消费增量,持续推动重点领域消费升级。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以国内循环畅通牵引国际循环提质,实现双循环动态平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破除土地、数据等要素流动壁垒,激活试点地区配置效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国企布局优化与创新策源;破除民营经济准入壁垒,解决“融资难”等问题。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增强产业与财政政策协同性,以统一开放的制度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更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核心抓手。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推动其落地生根,把制度优势、发展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实效。

  【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林科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1月16日 03版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