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思想者 >> 正文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发稿时间:2025-08-17 09:37:00 作者:王德蓉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制度型开放是相对于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而言的,要求我们既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又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文章和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朝着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聚焦发力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要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新发展格局时反复强调要科学认识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指出:“要科学认识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主动作为、善于作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从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看,国内循环是基础,两者是统一体。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同全球很多国家的产业关联和相互依赖程度都比较高,内外需市场本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我国国民经济循环中,国际循环部分的比例可能不像以往那样高,比如外贸依存度、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可能有所降低,但其绝对规模还在持续扩大,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中的地位会逐步上升,对国内循环质量的提升带动作用会更加凸显。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从两个维度来研究和布局。一是更有针对性地加快补上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二是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新征程上,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任务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方面要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另一方面要坚持开放合作的双循环,通过强化开放合作,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更好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

  制度型开放要求我们既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又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方面,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以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契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立同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的机制,塑造开放新优势,释放开放新红利。

  扩大自主开放和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有序扩大我国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而扩大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回应了全球南方求平等、促变革的强烈意愿。2024年,我国入境便利政策不断优化,已同25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单方面免签范围扩大到38个国家,过境免签范围扩大到54个国家、停留时间延长至10天(240小时),从而进一步便利了中外人员往来。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不断提升“全球南方”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畅。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提升自贸协定水平,用好自贸协定成果。

  更好维护开放安全,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和开放监管能力

  发展和安全缺一不可。我国发展已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对外开放日益深化大背景下,影响国家安全的国内外因素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加强,外部挑战和风险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影响日益上升,为此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坚持把握开放主动权和维护国家安全,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原则之一。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为此,必须处理好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关系,处理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关系,处理好利用外资和安全审查的关系,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扩大开放。

  增强在对外开放环境中动态维护国家安全的本领。新征程上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筑牢开放安全屏障,要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织密织牢开放安全网。要强化底线思维,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守住底线红线,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要完善开放监管机制。健全外资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等制度,完善产业损害预警体系,建立出口管制合规体系,丰富贸易救济等政策工具,提升运用贸易救济规则的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要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推进企业“走出去”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对外投资联络服务平台建设,强化突发事件应对和风险防控。要加强动态监测和预警,组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推进风险预警预防、行动保障、信息化保障、政策保障、法律保障等能力建设。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研究员、编审)

  王德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17日 03版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