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尼泊尔互联互通的新成果,拉萨至博克拉首条直飞航线开通。当地时间3月31日,喜马拉雅航空H9731航班由拉萨贡嘎国际机场飞抵尼泊尔博克拉国际机场,中、尼嘉宾向抵达旅客献上花环和哈达。视觉中国供图
通过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不仅彰显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更重塑了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折射出从“商品输出”向“制度型开放”的战略升级。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全球经济发展进一步提供了“中国方案”。
——————————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对外开放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站在“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的历史节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并将“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列为重点任务,提出“持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促进共同发展”。这些都标志着我国正以制度型开放破局谋新,为全球治理变革进一步提供中国方案。
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国实践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逐步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国际合作网络,以制度型开放和务实项目不断推动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构建。
在多双边协作层面,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携手推进了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2024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货物贸易额达到22.1万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3%。截至2024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其中2024年全年开行1.9万列。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携手推进的一批标志性项目陆续落地,且成效显著。其中,中老铁路自2021年12月3日开通运营至今年2月底,累计开行货物列车5万列,运输货物达5400万吨;雅万高铁作为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推动印尼雅加达-万隆经济走廊产业升级。2018年至2023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800亿美元,年均增长5.9%,在能源、交通、数字基建等领域形成技术、标准与资金的协同输出体系。
在区域机制创新层面,截至今年1月上旬,我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实施三周年以来成效显著,我们自贸伙伴遍及五大洲,自贸区网络不断扩展深化,相关自贸协定内容日益丰富,所涵盖的标准规则逐步深化,服务贸易和投资负面清单以及标准合作、数字经济等新内容已日渐成为我国新签署自贸协定的“标配”。2024年,我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13.16万亿元,同比增长4.5%;RCEP生效实施三年来,我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累计进出口38.57万亿元,货物贸易规模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保持在30%以上。
在多边平台建设层面,作为多边合作典范,截至2024年10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以下简称“亚投行”)全球范围内已批准近300个项目,累计批准融资总额近550亿美元,撬动总投资超过1500亿美元。在绿色金融领域,尤其是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上,亚投行自2022年起实现了其当年气候融资占总投资比重50%的目标,2023年突破了60%的占比。
从铁路钢轨的物理连接,到自贸规则的制度衔接,再到绿色金融的价值链接,通过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不仅彰显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更重塑了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折射出从“商品输出”向“制度型开放”的战略升级,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全球经济发展进一步提供了“中国方案”。
推动从“规则接受者”向“制度型开放”转型
目前以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着力点,需要以强化规则引领优势、拓展新兴领域合作、维护多边机制为主线,推动我国从“规则接受者”向“制度型开放”转型。
首先,持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强化规则引领优势。以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协定落地见效、推动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为核心抓手,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进一步推动制度型开放。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协定将加强标准和规制领域的互融互通,双方将达成各自缔约实践中最高水平的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章节,为区域产业融合升级注入新活力。CPTPP作为国际公认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其规则体系体现了全球经贸规则创新变革的前沿方向,不仅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等传统领域,更在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劳工标准和环境保护等“边境后”规则(相较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边境”措施而言)上设立了严格规范。主动对标CPTPP,是我国应对地缘经济格局重构与提升国际规则话语权的战略需求,更是推动我国制度型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拓展数字与绿色等新兴领域合作,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数字经济领域需要实施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优化数据跨境流动机制,降低企业合规成本,抢占国际规则主导权和话语权。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协定将致力于数字基础设施“硬联通”与电子发票、电子支付等系统“软联通”,引入高水平的个人信息保护、数字贸易标准等规则,为深化合作构建制度保障。CPTPP致力于消除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对数字跨境自由流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的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初步构建了数据跨境流动的监管框架。与此同时,我们仍需完善具体规则和配套细则,在保障安全的大前提下,探索数据分类分级治理框架,推动跨境数据有序流动。在绿色发展领域,需要与各国积极交流经验、协调政策,推动可持续能源等绿色产业的贸易投资合作,助力经济绿色转型。
其三,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为世贸组织最大的发展中成员和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参与者、坚定支持者和重要贡献者,中国始终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中国将一如既往支持世贸组织改革,推动恢复争端解决机制正常运转,并维护发展中成员权益。同时,将依托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平台,继续深化区域产业链协作。我国将于今年秋季在天津主办上合组织峰会,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参与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机制,强化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对接,进一步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彰显我国在维护全球经济稳定中的大国担当。
(作者方悦系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丁浩员系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该校国际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致公党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
方悦 丁浩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13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