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理论 >> 正文

价值理念是发展道路的内核

发稿时间:2025-03-31 09:06:00 作者:张城 来源: 学习时报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经济物质上富裕,也要精神价值上富足。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这条发展道路的内核就是价值理念。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理念就会走上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思想文化上的自信自强,首先就表现在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核心价值理念之自信。核心价值理念在一定社会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它是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国家凝聚人心共识的思想基础,是社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力量之源。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标识自身的独特价值理念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能长盛不衰、兴旺发达,就必须有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理念,必须有一致遵循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这方面缺失,那么社会共同体成员就会莫衷一是,行无依归,“无所措手足”,这个民族、国家的事业就无法顺利推进。而任何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并非自然而然就存在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结构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人们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因此,要凝聚起全社会的思想意志和精神力量,就必须形成一套与其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理念,这样才能整合社会意识,维护社会秩序,推进事业发展。

  不同民族、国家由于其社会环境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形成的核心价值理念各有其特点。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体系和文化基因。中华民族的先人很早就提出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敬德保民的治国理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道德伦理,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理念,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共生思想等。这些价值理念,既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又有一脉相承的连续稳定。特别是在总结提炼中华文明特性基础上,逐步形成以“仁、义、礼、智、信”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理念,这是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也是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尽管对古代核心价值理念有各种不同认识,但这套核心价值理念总体上维系了两千多年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和社会秩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为什么几千年能够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

  在西方社会由传统步入现代之际,资产阶级发起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高呼解放被封建统治长期压抑的人性,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理念,以个人本位主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随之形成,这为资本主义道路的开辟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即使在当今社会,各国仍然十分重视其核心价值理念,具有社会共识的价值理念也都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中国道路的价值底蕴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由历史传统、社会制度等诸多因素决定。中国之所以能够走上这条符合国情民意的发展道路,是在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有其价值理念之深厚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由此可见,我们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广阔的思想资源,鲜明揭示出中国道路的价值底蕴。

  中国道路的价值内核源于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是社会主义,这是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来的”。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百七十多年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对自身的价值追求毫不掩饰,即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以全人类解放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之命运。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价值理念内核,本质上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追求的一脉相承、一以贯之。

  中国道路的价值内核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走上这条道路,跟中国文化密不可分。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内在的基因密码就在这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基因。”牢固的核心价值理念,都有其固有的根本。如果数典忘祖,抛弃或者背叛自己的文明传统,就等于割断了发展道路的精神命脉,那就更谈不上有什么发展可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文明独特的价值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为中国道路提供价值理念支撑,就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寻找源头活水、汲取丰富营养,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国道路的价值内核源于借鉴吸收人类社会优秀文明成果的开放胸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坚持弘扬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并不排斥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价值理念自信的显著标志。秉持开放包容,就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无论是对内提升核心价值理念的凝聚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国价值观念的感召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的大气象大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鲜明的价值立场

  当代中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立场?这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发展道路的核心价值立场必须同自身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广大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历经长期探索实践,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世界上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开始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感兴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自己发展道路的核心价值立场,只要认定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奋勇前进。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利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党历尽千辛开辟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方现代化的最大弊端,就是以资本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务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导致贫富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价值立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鲜明特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无论历史传统、国情禀赋,还是价值立场,决定了我们不能走西方现代化破坏掠夺的老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广阔前景。

  和平发展的价值立场。和平性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以和为贵”始终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从历史上来看,中国既没有侵略殖民的基因,也没有向外传教的冲动。“礼闻来学,不闻往教。”以暴力征伐进而殖民掠夺,更是闻所未闻。从新中国七十多年历程来看,中国从未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从未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是将和平发展写入宪法和执政党党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唯一大国。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知和平之宝贵,决不能再走战争殖民等西方式现代化老路,也决不会搞文化霸权,把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各国的发展道路应由各国人民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必须倍加珍惜。我们始终坚信,有着新中国七十多年发展道路的历史经验,有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底蕴,有着鲜明价值立场的理念支撑,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发展贡献必将越来越大。

责任编辑:杨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