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理论 >> 正文

协力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发稿时间:2025-03-30 08:17:00 作者:陈闯 来源: 经济日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关键阶段,众多中小企业顺应数实融合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发展。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顶层政策布局与地方实践探索双重驱动下,取得了系统性、突破性进展。一方面,中小企业数字化覆盖面显著扩大。据统计,我国6000万家中小企业中,超过60%已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拓展业务,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深化。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梯度培育体系不断完善,构建起以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引领的数字化转型“雁阵”格局,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挥头雁领航作用。此外,中小企业数字化应用持续深化,经历了从基础信息化到网络化、智能化的演进历程。在数字经济浪潮中,这些企业从主动适应技术变革转向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从工具应用到能力构建的跃升。例如,浙江省的中小企业发展从机器换人起步,历经智能化升级,迈向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初步形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的递进式升级机制与全链条集成数字化转型模式。2024年,浙江有13个案例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

  面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一系列相辅相成的政策陆续出台: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等等。这些政策从专项行动、长期规划到具体实施指南,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切实推动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等4部门近期联合印发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应改尽改,全国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中小企业上云率超过40%。

  不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当前仍面临区域与行业发展不够均衡、资金成本负担沉重、融入产业链协同生态困难、转型内生动力不足、数字化人才短缺等问题。因此,需多方协同发力,凝聚起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强大合力。

  强化产业政策扶持。扩大数字化转型试点,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传统行业的倾斜力度,缩小区域间、行业间数字化差距。通过精准奖补、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中小企业转型资金门槛与运营成本。推进“链式转型”模式,发挥链主企业、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引领、集聚、协同优势,带动链上中小企业转型,提升数字化水平。打造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技术、人才、信息等优质资源,降低企业资源获取成本,助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激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驱动力。中小企业应结合业务特点和发展阶段,制定分阶段、可操作的数字化转型规划,确保转型科学性与可持续性。主动融入产业链协同生态,借助行业平台和龙头企业实现资源共享、能力互补,构建“以大带小”的协同转型格局,提升数字化能力与竞争力。加大数字化投入,引入适合的数字化工具和平台,提升生产、管理、营销效率。以需求为导向,借助“数字诊所”等服务平台,获取定制化转型方案,实现精准高效转型。

  构建引育并重的人才保障机制。教育部门应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加强与企业合作,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推动高校及职培机构开设数字化转型课程,为中小企业输送专业人才。鼓励中小企业拓宽引才路径,以顾问聘任、校企合作等方式吸纳高端数字化人才。开展员工数字化技能培训,培育技术与管理兼具的复合型人才。构建激励体系,将数字化成果纳入绩效考评,奖励转型贡献者。借助多元渠道提升数字化素养,适应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实现个体与企业协同发展。

  (作者系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梁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