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成就。2023年10月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与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了世界优秀文化精髓,为中华文化脱颖和别具于世界文化增强了自信。其强调文化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为全球文化和谐互鉴、交互融合、共生共荣提供了新视角。
重塑全球文化平等理念
全球文化平等理念指对各异文化的同等承认与平等对待,意在消解文化霸权、抵御文化单一化倾向,以期实现多元文化之共生共荣。当下,全球文化平等理念正受约于多重结构性困境。一方面是西方文化霸权通过传播媒介与资本流通等途径强化渗透力,实现话语垄断,致使全球文化生态趋于失衡;另一方面是全球化进程加速了文化同质化倾向,正压缩着地方文化独特表达的空间,导致多样性消弭危机。纵向察思历史无不佐证和诠释着文化平等交流在国际交往中的显著意义。故横向对比现实不难发现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文化多样性与平等性的彰显。
(一)打破文化霸权与西方中心主义
西方中心主义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重要表征,在文化方面体现为一国依托军事、经济等优势对其他民族和国家施以负面性影响和策略性压制。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崇“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理念,主张不同文化要打破单向度的流通结构,构建多元文化的交互共生模式,以抵御不合理的文化霸权,遏制不科学的文化同质化态势。习近平文化思想突破了传统文化平等观的平权局限,以包容性的互动模式开拓出文化间更为平衡的关系格局,重塑了全球文化平等的理论基石,并赋予其深层次的价值意涵与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是以,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重塑文化自我认同的过程,是抵抗外部文化压迫、消解文化殖民的重要手段。进言之,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文化自信观,提倡以国家主体的文化独立性回应文化殖民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压制,鼓励各国在对外文化交往中坚定自身文化之主体性。这将更益于构建均衡的文化格局,也更利于全球文化平等理念的推进落地。
(二)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共存共融
保持文化多样性是各国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持自身独立性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确证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之科学理念,这将敦促各国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文化传播,探索文化发展模式。信息化、智能化的飞速发展为文化传播带来了便利,但也对文化多样性构成了威胁,尤其是小语种文化和地方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近些年,通过“中非文化合作论坛”等多种形式,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文化、教育和科技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促进了各国文化互识互鉴互融互生,为世界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此外,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文化交流应该立足于各国的历史和现实,要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推动各国在交流中不断探索自身文化的独特性,最终形成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
构建文明互鉴的全球文化交往模式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各国文化的互动与融合不断加深。习近平文化思想倡导文明互鉴,同时鼓励国家间的开放与合作,以推动文化的共同发展,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全新的框架。
(一)反对文化封闭与排他性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要反对文化封闭与排他主义,提倡以“文明对话”为核心的文明互鉴,以文化交流增进国家间的互信与合作。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各国在文化领域的封闭性思维容易引发误解与冲突。鉴于此,习近平文化思想主张打破这种封闭的思维模式,积极推动文明的对话与交流。文明互鉴不仅是文化之间的互动,更是国家间关系改善的重要途径。通过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各国文化的独特性得以彰显,相互间的交流则为新文化的生发提供了土壤。各国在共享文化资源的同时,也可促进人文精神的互通与传承,还能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找寻各国之间的精神共性,更能在竞争中找到合作的基础。
(二)构建以合作共赢为导向的文化交流框架
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文化交流不仅是信息与思想的传播,更应以互利共赢为核心,彰显了文化在经济、社会等多方合作中的重要意义。“一带一路”等全球化合作倡议的提出,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实际可行的合作平台。借助国际化交流平台,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为实现文化的共同繁荣提供了切实路径,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融合。构建依托文化力量增强国家间的联系与合作的系统架构,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文化治理中的影响力,也为全球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成功实践,使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不断深化,也同步推动了经济上的合作共赢,为各国人民的理解信任与相互合作打下了基础。实践表明,习近平文化思想旨在建立合作共赢的文化交流框架,提倡各国在合作中要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寻求各自文化繁荣的共性因素和可取路径,进一步增强了国家间的信任,拉动加深了彼此间的合作,为人类未来的文化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
推动全球文化治理体系的多极化发展
全球文化治理格局是国际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文化治理的多元化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各国文化的自主性与创新能力,促进全球文化治理的公平性与有效性,为世界各国文化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提供中国智慧,加快了国际文化治理的多元化进程。
(一)倡导世界各国文化自主与创新
文化自信是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条主线,强调文化的自主性与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阐述:“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换言之,每个国家要根据国情与历史自主选择文化发展道路。世界各民族、国家在追求文化自觉、自主、自信的过程中,不仅保护了世界文化多样性,也为这些国家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的尊重与话语权。各国依托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艺术复兴等形式,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增强了各自文化属性与归属感,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展示其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彰显的文化的自主性、创新性是应对外部压力的重要保障。提升文化自信不仅能促进国家的内部团结发展,也能在国际上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故世界各国应充分利用自有文化资源,推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构建多元文化话语格局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不仅关涉国家文化自信的提升,更深刻影响着国际文化治理的理念重构。它倡导通过文化主体性的重塑,打破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对非西方文化的边缘化认知,推动全球文化安全体系向多极化和多元化转型。在传统国际文化秩序中,文化安全往往被简化为西方话语的延伸,非西方国家的文化表达被视为他者化、边缘化的存在。而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强调文明平等,打破了这一认知框架,使文化安全的议题不再局限于单一文明的延续,而是拓展为全球多元文明的共同繁荣。
一方面,它不仅拒斥西方文化霸权的扩张性逻辑,还彰显了“多向度认知结构”——鼓励各国从不同的历史、价值与经验视角理解彼此文化,重构了文化间的理解逻辑,使国家之间不再以自身的文化标准衡量他者,而是基于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进行互动,促成了跨文化理解的深化与文化误解的消解,从而推动了国际文化治理体系的稳定。另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还意味着文化主权与全球治理的再协调。与传统文化安全观以防御和排他为特征不同,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的是一种“积极文化安全”——通过加强文化建设与交流提升国家在全球文化体系中的自主性与影响力,从而实现安全与开放之间的平衡,为国际社会在面对全球性文化冲突时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推动了国际文化秩序向更加包容和多元的方向发展。
以文化共识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为全球文化平等共生引入了实践性的共同体逻辑,消解了文化优劣之别,倡导以各国文化的共同繁荣增益人类共同福祉。
(一)在多元文明中发掘共通价值:跨越文化差异,构建共同体精神
尽管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各异,但在追求和平、发展、公正和合作等方面存在高度共通的价值。基于此,要推动构建文化共识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种积极回应,促进各国在理解彼此文化特性的基础上发现共通点,从而消解文化隔阂带来的误解与不信任。在全球化时代,各种新旧问题叠加,需要超越单一国家或文化的力量进行应对。鉴于此,发掘多元文明中的共同价值,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稳定的精神支撑并规避因文化冲突引发的治理失序。
建构共通价值依赖国家间的政策协同,更需要通过民间文化交流、学术对话和教育合作加以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主张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意识形态偏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相互借鉴历史与现实经验。进言之,习近平文化思想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智慧,作为一种精神连接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超越利益计算的共同体意识,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更深层的文化支持。
(二)在文化差异中找寻融通之道:拒斥文化同化,实现“和而不同”
习近平文化思想申明了“和而不同”理念,强调文明的差异性并非冲突的根源,相反,多样性是世界繁荣发展的源泉。文化共识的达成不是抹除文化差异,而是在多元表达的基础上达成合作共识。西方文明长期主导的全球文化秩序,削弱了非西方国家的文化主体性,加剧了文化不平等与冲突。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通过互鉴实现多样性合作,使各国在文化表达中既保持自身特质,又能与其他文明共同繁荣。习近平文化思想彰显的“和而不同”的观念强化了国家间的互信,避免了文化霸权逻辑的蔓延,使文化成为国际合作的助推器而非障碍。
此外,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全球和平与稳定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强调国家间的关系应以对话与合作为基础,而非对抗与冲突。这为国际关系的规范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更为各国所面临的复杂共性挑战提供了应对之道。习近平文化思想主张通过倡导多边合作机制,鼓励各国加强平等交流与合作,以增进互信与理解,从而消除因文化差异、历史遗留问题和意识形态分歧所导致的摩擦,为构建和谐共生的国际关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促进了全球治理的深化与完善。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宁夏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